次韵纳斋铜雀台砖砚歌

铜雀台倾见荒土,月黑妖狐上台舞。

千年瓴甋堕人间,瑟瑟苔花暗秋雨。

天荒地老奈愁何,台上青泥生碧莎。

斜风吹雨啼蟋蟀,此是西陵长夜歌。

魏人膏血今已古,漆色凝花人未睹。

一从为砚今几年,漳水滔滔自东去。

为君写作铜台吟,台前瓦砾犹伤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李序的《次韵纳斋铜雀台砖砚歌》,以铜雀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与自然变迁交织的画面。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铜雀台的荒凉景象以及其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

首句“铜雀台倾见荒土”,直接点明了铜雀台的破败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接着,“月黑妖狐上台舞”一句,通过想象中的狐狸在黑暗中跳舞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诡异而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铜雀台荒废的意境。

“千年瓴甋堕人间,瑟瑟苔花暗秋雨”两句,将时间拉长到千年之久,用“瓴甋”(古代建筑用的瓦片)坠落人间的景象,以及秋雨中瑟瑟生长的苔花,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循环更迭与历史的沉淀。

“天荒地老奈愁何,台上青泥生碧莎”则表达了面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愁,同时,碧莎的生长也象征着生命在废墟中顽强的延续。

“斜风吹雨啼蟋蟀,此是西陵长夜歌”一句,通过斜风细雨中蟋蟀的啼鸣,营造出一种夜晚的寂静与哀伤,仿佛在诉说着一段遥远的历史故事。

最后,“魏人膏血今已古,漆色凝花人未睹”两句,将视角转向历史人物的命运,暗示了英雄人物的辉煌与悲凉,以及历史的无情与不可逆转。

“一从为砚今几年,漳水滔滔自东去”则以铜雀台的砖石如今成为砚台,与漳水东流不息形成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自然与历史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7)

李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字仲伦。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从许谦游,为文以左、国、史、汉为标格。隐东白山,与陈樵相唱和。序著有絪緼集《元诗选》传世

  • 籍贯:东阳

相关古诗词

和胡景云白玉心黄金泪二歌(其一)

我有坚白心,凝作方寸璧。

与君交结终不移,都邑连城不能易。

守灵童子无纤瑕,十年琢削如莲花。

金铃珠带玉夭矫,中有七窍流精华。

置之灵台缟如雪,相思一夜虹光发。

美人千里共月明,直上秋天贯明月。

飞神出入洞八荒,璆琳为衣璹为裳。

光辉照子丹元府,昆山石烂无相忘。

忆君更有和氏目,千载推之置君腹。

形式: 古风

和胡景云白玉心黄金泪二歌(其二)

长相思,□一方。仰天望明月,流泪何浪浪。

西方白帝金为质,赐我瞳人外如漆。

酸心烈烈不可支,火起灵台铸成液。

为君洒向别时衣,一弹双指如星飞。

为君写作加餐字,千载光辉犹不死。

古来结交须黄金,眼中流出交更深。

斑斑痕迹明镜小,镜中照我相思心。

明珠只买蛾眉女,空使□人泪如雨。

形式: 古风

独漉篇有所赠

独漉复独漉,隔帘月影望微月。

楼头夜语不分明,碧穗开香似云叶。

蜻蜓天上来,春愁立死锦绣堆。

岂知身是秋风客,为君容颜瘦如石。

芳菲相望采不及,千里黄云覆沙碛。

背人去,几日还。曾饮江南水,□向燕支山。

汀洲三月柳风起,愿得秋来渡江水。

形式: 乐府曲辞

大堤曲

野塘鵁鶄暖,水泓生桂叶。

暮上大堤行,拂人飞蛱蝶。

门前弱柳长纷纷,水花漠漠飞暖云。

柔条自有烟露色,不如愁死堤上人。

刘郎肉薄愁心重,天上离鸾思别凤。

春风摇荡本无根,种得桃花绕新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