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春半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翻译

忙碌地准备舞裙和歌扇,欣赏春天唯恐春寒侵袭。
卷起窗帘默默无言,凝视着南边的山峦,已觉绿意盎然,红花渐稀。
离开时对花儿满怀怜惜,漫步江边闲逛已无心赏花。
就像疲倦的飞鸟懂得归巢,我在梨花飘香的深院中感到宁静。

注释

办取:忙碌地获取。
舞裙:用于跳舞的裙子。
歌扇:唱歌时使用的扇子。
春寒:春天的寒冷。
卷帘:卷起窗帘。
南山:南方的山。
绿肥红浅:绿色浓郁,红色花朵稀疏。
去去:离去时。
惜花:怜惜花朵。
闲步:悠闲地散步。
江干:江边。
飞鸟倦知还:疲倦的鸟儿知道返回。
澹荡:恬静、闲适。
梨花深院:梨花盛开的庭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春天美好场景的感受和惜别之情。开篇“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表明春意渐浓,但仍有寒意,人们在欣赏春色时不免担心冷气尚存。紧接着“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则描绘了诗人推开窗户,对着默默的南山,见到山上的植被已经开始萌发,但绿意和红色的花朵都还很淡薄。

中间两句“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表达了诗人对即将逝去的春花感到不舍的心情,以及在江边悠闲地走着,享受着初春的景色。最后两句“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则以飞鸟归巢来比喻诗人自己也感到疲惫,想要回到安静的家中,就像那些在深院中盛开的梨花一样,带有一种淡雅和宁静的气息。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367)

朱淑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号:幽栖居士
  • 籍贯: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约1135~约1180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二首催雪(其一)

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

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

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

六花剪就,不知何处施设。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

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

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

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二)

鹅毛细剪,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

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

玉作楼台,铅镕天地,不见遥岑碧。

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

争奈好景难留,风僝雨僽,打碎光凝色。

总有十分轻妙态,谁似旧时怜惜。

担阁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狮儿只。

梅花依旧,岁寒松竹三益。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点绛唇.冬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

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

恁萧索。春工已觉,点破香梅萼。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

芳心已逐,泪眼倾珠斛。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

鸳帏独。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