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七十六首,阮籍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著称。在这首诗中,阮籍通过“咄嗟行至老,僶俛常苦忧”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内心的痛苦,接着“临川羡洪波,同始异支流”运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道路的不同,暗示了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和个体选择的重要性。
“百年何足言,但苦怨与雠”则反映了阮籍对生命价值的反思,以及对世间不公的感慨。接下来的“雠怨者谁子,耳目还相羞”表达了对人性中嫉妒、仇恨等负面情绪的批判,指出这些情感会让人失去尊严和自我价值。
“声色为胡越,人情自逼遒”进一步探讨了情感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最后,“招彼玄通士,去来归羡游”表达了寻求智慧和解脱的愿望,希望找到超越世俗烦恼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阮籍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个体命运、社会不公及精神追求的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