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宫图

梁山宫高高切云,秦家箫鼓空中闻。

宫殿作云王作龙,何人敢谒滈池君。

珠围翠绕穷天下,道上行人衣半赭。

不觉生灵血液枯,化为宫上鸳鸯瓦。

朝卢生,莫侯生,师事二人学羡门。

焉知以政藏其身,神仙亦死何曾神。

空能诈取六孱国,不识卢生真閒客。

种成间隙卢生去,尚令道士作鬼语。

祖龙竟堕此机中,以璧见欺犹未悟。

鱼腥引得扛鼎来,梁山火灭汉旗开。

何如后世丹青手,一夫不役千楼台。

梁山之图却传世,梁山之宫安在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梁山宫图》由金代诗人麻九畴所作,通过对“梁山宫”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复杂。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将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巧妙地融入自然景观之中。

首句“梁山宫高高切云”,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梁山宫的雄伟壮观,仿佛直插云端,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接着,“秦家箫鼓空中闻”一句,通过听觉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回响。

“宫殿作云王作龙,何人敢谒滈池君”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梁山宫的神圣与不可侵犯,同时也暗含了对权力与威严的敬畏之情。接下来,“珠围翠绕穷天下,道上行人衣半赭”描绘了宫内的奢华与繁华,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民生活的艰辛与痛苦。

“不觉生灵血液枯,化为宫上鸳鸯瓦”一句,形象地揭示了统治者的奢侈与人民的苦难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随后,“朝卢生,莫侯生,师事二人学羡门”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政治的讽刺。

“焉知以政藏其身,神仙亦死何曾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即使追求神仙之道也无法逃避政治的束缚,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最后,“空能诈取六孱国,不识卢生真閒客”讽刺了那些通过权谋获取权力的人,他们最终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过客。

“种成间隙卢生去,尚令道士作鬼语”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紧接着,“祖龙竟堕此机中,以璧见欺犹未悟”引用秦始皇的故事,讽刺了统治者对权力的盲目追求,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忽视。

“鱼腥引得扛鼎来,梁山火灭汉旗开”通过历史事件的对比,展现了权力更迭的残酷与无情。最后,“何如后世丹青手,一夫不役千楼台”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即一个没有压迫、人人自由的社会。

“梁山之图却传世,梁山之宫安在哉”以问句结尾,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未来希望的思考。

整体而言,《梁山宫图》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场景的诗歌,更是对权力、人性、历史变迁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31)

麻九畴(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跋伯玉命简之临米元章楚山图

巴东峡壁如駮霞,天凿荆门当虎牙。

下有奔湍沉碧沙,直冲北固如投家。

云烟昏晓互明灭,朝看沃日莫吞月。

远山如指近如拳,过客那知空一瞥。

高人庐此恨来晚,不厌孤篷叠往返。

莫言造物好穷人,许大乾坤富君眼。

以心为镜照诸山,山如人面纷殊颜。

扁舟日日青山上,青山却在沧波间。

人道痴儿固贪取,我怪高人亦如许。

已将胸次衽长江,更把豪端扛巨楚。

荠列枫林叶浮舸,巧促魁梧入么么。

丈寻收拾无边春,千里游邀坐中我。

自此头吴尾瓯越,蛮烟五月髡人发。

江山多处乃尔毒,始信中原天下甲。

楚山可览不可上,水气昏昏且多恙。

画山纵不到真山,有楚之峰无楚瘴。

静明居士见山馋,想在庵中得饱参。

戏呼老李临君画,已坐君贪我更贪。

形式: 古风

秋雨小霁湖阳道中

一雨初晴菊瘁花,朝来啼杀报晴鸦。

地邻异域空怀古,人对残秋更忆家。

十月红炉是明日,往年新火醉流霞。

匆匆又上湖阳道,何处还堪驻客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秋望

云气东南壮,风烟正北长。

远人投屋小,寒草带城荒。

驯鸭便秋潦,饥牛背夕阳。

閒情尽堪画,未要雨浪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堂溪城南感寓

断岸崩崖带草长,茂林高垲晚生凉。

田头经水成驹卧,云色因风变狗苍。

战地尚馀唐垒栅,故城曾入楚封疆。

牛童趁日贪扪虱,那解兴亡事可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