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许从道之子祖孙

祖孙今年几年齿,两髻紞紞垂到耳。

读书要以六经先,次第汉唐十七史。

老夫之见窃不然,别有一说为举似。

方今孽胡日衰甚,河朔早暮风尘起。

腐儒酸寒作何用,国家所欠奇伟士。

丈夫立身两字尽,臣子忠孝而已矣。

吾观汝相头面阔,颜色粗厚黑而紫。

汝翁七十鬓发转,汝父科第迟如此。

与生生死蠹文字,土田官人村夫子。

不如左弯右挟弓,肉食封侯差快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祖孙今年多大年纪,双髻长垂到耳边。
学习应从六经开始,接着是汉唐十七部史书。
我私下认为并非如此,我有另一种见解来举例说明。
如今异族胡人日益衰弱,河朔地区早晚战乱频起。
迂腐的儒生有何用处,国家急需的是非凡的英雄人物。
男子立身处世,只需忠孝二字足矣。
我看你面相宽广,肤色粗犷黝黑带紫。
你的祖父已年过七十,你父亲科举之路如此坎坷。
一生沉迷于文字,做着土田官吏或村夫农人。
不如左右持弓射箭,封侯拜相的荣华更令人向往。

注释

齿:年龄。
两髻:儿童的两个发髻。
紞紞:形容发髻下垂的样子。
六经:古代儒家经典。
次第:依次, 接着。
孽胡:指外族入侵者。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腐儒:迂腐的儒生。
奇伟士:非凡的人物。
忠孝:忠诚和孝顺。
汝翁:你的祖父。
科第:科举考试。
生生死蠹:一生沉迷。
肉食:指有权势的人。
封侯:封爵为侯。
快耳:令人向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老人对其孙辈进行教育与期望的情景。开篇便以“祖孙今年几年齿,两髻紞紞垂到耳”勾勒出孩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同时也隐含着时间流转、生命成长的意境。“读书要以六经先,次第汉唐十七史”表明老人对孙辈的文化教育有着深远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先学儒家经典,再广泛涉猎历史知识,以求学养兼备。

然而在“老夫之见窃不然,别有一说为举似”一句中,诗人流露出对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思与质疑,似乎认为单纯的书本知识不足以应对现实挑战。紧接着,“方今孽胡日衰甚,河朔早暮风尘起”几句,则描绘出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外患内忧,社会动荡。

诗人通过“腐儒酸寒作何用,国家所欠奇伟士”抨击那些空谈文义、无法为国分忧的腐儒,同时表达了对真正能够担当时局、拯救国家危机的英雄人物的渴望。在“丈夫立身两字尽,臣子忠孝而已矣”一句中,诗人提出了对个人品格与道德修养的高标准,即一个男子应以忠诚和孝顺为根本。

随后,“吾观汝相头面阔,颜色粗厚黑而紫。汝翁七十鬓发转,汝父科第迟如此”几句,则是对祖孙外貌特征的细致描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他们成长速度与科举考试成绩的一种期待。

最后,“与生生死蠹文字,土田官人村夫子。不如左弯右挟弓,肉食封侯差快耳”几句,诗人通过对比书生的辛勤与武将的荣耀,表达了对武力价值的一种肯定,认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武力可能更为重要。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个人品格与社会责任的一种追问,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于历史时局的一种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赠经长老

菜肚老子禅已饱,爱人从臾作诗僧。

客来无处著欢喜,一语不曾谈葛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襄阳歌

十年著脚走四方,胡不归来兮襄阳。

襄阳真是用武国,上下吴蜀天中央。

铜鞮坊里弓作市,八邑田熟麦当粮。

一条路入秦陇去,落日彷佛见太行。

土风沉浑士奇杰,呜呜酒后歌声发。

歌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买剑倾家赀,市马托生死。

科举非不好,行都兮万里。

人言边人尽粗材,卧龙高卧不肯来。

杜甫诗成米芾写,二三子亦英雄哉。

形式: 古风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

问紫岩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

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

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

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

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

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

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小桃红/连理枝.在襄州作

晚入纱窗静。戏弄菱花镜。

翠袖轻匀,玉纤弹去,小妆红粉。

画行人、愁外两青山,与尊前离恨。宿酒醺难醒。

笑记香肩并。暖借莲腮,碧云微透,晕眉斜印。

最多情、生怕外人猜,拭香津微揾。

形式: 词牌: 连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