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卷后二首(其一)

剡藤十丈玉参差,风雨阴晴各得之。

貌尽此君清迥意,牡丹何苦费胭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题竹卷后二首(其一)”为题,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鲁得之作。诗中描绘了对竹子的深刻情感与赞美。

首句“剡藤十丈玉参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十丈长的剡藤比作玉,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高洁与挺拔,仿佛是天工开物,自然雕琢而成的玉器,展现出竹子的美丽与坚韧。

接着,“风雨阴晴各得之”一句,进一步展现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是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还是晴朗明媚的好时光,竹子都能从容面对,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韧性。

“貌尽此君清迥意”,这里的“此君”指的是竹子,诗人通过这一称呼,赋予竹子以人格化,表达了对竹子高尚品质的敬仰。这句话意味着竹子的外貌完全体现了它那清高脱俗、超凡脱俗的内在精神。

最后一句“牡丹何苦费胭脂”,则以牡丹作为对比,强调了竹子自然之美与内在精神的珍贵。牡丹虽艳丽夺目,却需要借助胭脂等外在装饰来吸引目光,而竹子以其自然的美和内在的品格,无需任何修饰,便能让人赞叹不已。这句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竹子自然美的推崇和对人工装饰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和坚韧精神,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以及对人工装饰的审慎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6)

鲁得之(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竹卷后二首(其二)

兵戈那得遂平安,莫笑迂疏纸上看。

愿得人人操大节,不虚山朽写琅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梦亡侄女有感

一女天何忌,先兄脉竟歼。

可怜形旅梦,犹自索香奁。

负托心尝愧,来依鬼不嫌。

五年如昨日,别泪醒时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老将

建功二十时,力能左右射。

除地斥千里,跃马阴山碛。

满前得意场,岂忧日月窄。

平平缚彪手,倏忽皮成腊。

定见弃时毫,誇健亦何益。

执锄耕枯苗,把钓引石鲫。

破柳门前鸦,本是将军宅。

危如风折枝,病争蚯蚓额。

成事不复论,但卧皋鱼白。

收弓并匣刀,雄气犹残脊。

开襟见馀痕,肌骨徒自惜。

闭目老丘中,鬼惟爱松柏。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寒食

枕边一梦到迷楼,惊醒空园杜宇愁。

懒见插峰閒冷落,自薰沈水焙箜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