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桐

静居无寄怀,种桐广除内。

桐高盈丈馀,风露相吸逮。

本以迟凤栖,凤栖不可再。

我闻古良士,往往思其外。

预愁斲为琴,知音复谁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宛所作的《种桐》。诗中描绘了诗人静居时种下桐树的情景,表达了对桐树生长环境的精心营造以及对桐树未来可能成为佳琴的期待。诗中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首句“静居无寄怀,种桐广除内”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通过种植桐树来寄托情感,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广阔的内心世界。接着,“桐高盈丈馀,风露相吸逮”描述了桐树的生长情况,形象地表现了桐树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桐树逐渐长高的过程。

“本以迟凤栖,凤栖不可再”一句,运用了“迟凤栖”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桐树能吸引凤凰栖息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美好的愿景难以实现,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

“我闻古良士,往往思其外”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联想到古代那些品德高尚的贤人,他们往往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

最后,“预愁斲为琴,知音复谁在”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担心自己精心培育的桐树最终只能被制成琴,却找不到真正懂得欣赏和理解的人。这既是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也是对自己作品价值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收录诗词(24)

杨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原心亭诗

郁郁松树枝,肃肃冬日阴。

孤亭弘且敞,乃在凤池浔。

凤池超人寰,万籁无一音。

暂息尘中辙,因鲜俗虑侵。

端坐邈宇宙,掩帙忘古今。

顿令群动袪,见此方寸心。

金门足大隐,岂必谢缨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葱秀山次唐先生韵

客行值残腊,长程催短景。

天寒须易冰,叶脱木无影。

挥鞭发长城,露湿衣袖冷。

迤逦度云汉,邂逅逢峻岭。

缅怀董学士,曾此憩夐静。

突兀数尺碑,其文信蔚炳。

往事浮云空,几年孤此境。

兹山真自幸,四牡又来骋。

留诗继前贤,顿觉仙凡迥。

而我苦驽缓,古训蒙不省。

何幸接词源,飞流激奔猛。

涯涘不能窥,况敢得要领。

无心和阳春,有怀徒耿耿。

愿言借馀光,破我心昏暝。

形式: 古风

葱秀山次唐先生韵

我并青山行,山行信多景。

渊潭清见底,杉桧翠交影。

况当冱阴天,风日凄以冷。

萧萧晚雨霁,突兀见斯岭。

岩峦互回合,洞壑极冲静。

有如画图开,不用丹青炳。

曩时董学士,探胜得真境。

眷兹心赏谐,更将文字骋。

至今凛清风,未觉岁月迥。

赏音会有人,二妙复来省。

阳春一继和,笔力肆豪猛。

小子忝后尘,盛事心已领。

揽旧又感今,中怀益耿耿。

沉吟久伫立,前峰欲含暝。

形式: 古风

直禁咏怀

南山松柏幽,北山烟雾深。

游子暮何之,庭树生秋阴。

归云度遥峰,宿鸟横前林。

幽怀杳不极,清风吹我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