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陈孚的《聊城县》描绘了战国时期七国纷争的动荡局面,与儒家学者研读诗书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诗中通过"七国兵戈若沸羹",形象地展现了战国时代战乱如同热锅中的沸腾汤水,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而"诗书谁问鲁诸生"则表达了在这样的乱世之中,读书人对和平与学术的追求显得微不足道。
接下来,诗人以"君看一纸聊城箭"为转折,指出即使是一支来自聊城的简短书信,可能带来的军事影响都远超十万大军的实际力量。这暗示了在战争中,有时候一封战略文书的价值可能超过庞大的兵力,强调了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乱世中知识与武力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和平与智慧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