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春寒》由清代诗人郑登瀛所作,描绘了春寒时节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以及他们在寒风中品酒煮茶、吟诗作对的雅致生活。
首句“料峭东风冷”点明了季节特征——春天的寒风虽已减弱,但仍带有一丝凉意。接下来,“吟朋聚一团”则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聚集一堂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充满诗意的氛围。
“鸟啼杨柳外,花放笔毫端”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鸟鸣与花开,以及诗人挥毫泼墨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鸟儿在杨柳之外欢快地啼叫,花朵在诗人的笔下绽放,两者相互映衬,展现了大自然与人文艺术的和谐共融。
“杯里春长在,炉头火不残”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寒夜中围炉品酒的情景,一杯杯酒似乎将春天的气息永远留存,炉火的温暖驱散了寒冷,营造了一种温馨而持久的氛围。
最后,“浅斟更低唱,风味莫同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们在饮酒吟唱时的独特风味,这种风味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只能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共鸣。
整体而言,《春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寒时节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画面,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交织,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文人的雅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