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楼头凝望处,落日帝王州。
下有朝宗水,滔滔日夜流。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今南京)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氛围。首句“楼头凝望处,落日帝王州”以动态的视角切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金陵城中的一座高楼,傍晚时分,太阳缓缓西沉,整个城市仿佛被赋予了帝王般的威严与荣耀。这里,“帝王州”不仅指出了金陵作为古代都城的地位,也暗含了对历史辉煌的追忆。
接下来的“下有朝宗水,滔滔日夜流”,则将视线转向了长江,这条自西向东、日夜不息流淌的大河,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历史的长流。这里的“朝宗水”特指长江,取其“朝宗”之意,即朝拜天子之水,进一步强化了金陵作为帝王之都的象征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比楼头的静观与江水的动流,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意境,既展现了金陵独特的地理风貌和历史地位,又蕴含了对过往辉煌与永恒自然的感慨。诗人俞德邻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富含哲理思考的画面,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阔。
不详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宿雨浥轻尘,沙平草树春。
远山千万叠,空翠欲沾人。
风雨正潇潇,孤灯伴寂寥。
关心多少事,一一付芭蕉。
日日寻春到水涯,今朝篱落见梅花。
折梅欲问春消息,春在桥南卖酒家。
山北山南日几回,半山山舍更传杯。
一声羌笛山云裂,二月山花有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