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欲问孤山讯,蹇驴行晓晴。
一枝篱外见,数点雪中明。
太洁难为友,群芳让作兄。
何如伴高隐,岂必尽调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傲的梅花图景。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欲问孤山讯”表明诗人想要询问那种远离尘世、寂寞幽深之处的情况。“蹇驴行晓晴”则描绘了一幅清晨寒冷中,驴子缓慢前行的画面,其中“蹇驴”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一种艰难求索的情景。
“一枝篱外见,数点雪中明”更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在严冬之中依然傲立,散发出淡雅清香。这里的“一枝”意味着梅花的孤独与独立,“篱外见”则强调了它超凡脱俗的特质。而“数点雪中明”则形象地表达了梅花在白雪中的凛冽美丽。
“太洁难为友,群芳让作兄”反映出诗人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梅花之所以难以结交朋友,是因为它的清高使其与众不同,而其他的花卉(群芳)都甘愿屈尊于它,视它为兄长。
“何如伴高隐,岂必尽调羹”则是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非要像梅花一样伴随着高洁隐逸的生活吗?这里的“高隐”可能指的是古代隐士或诗人的清高境界。而最后的“岂必尽调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思考,是否真的需要完全遵循梅花那样的孤傲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思考。
不详
生不事农耕,悠然一舸轻。
沅湘依旧绿,秦汉几回更。
晚脍杂香茝,夜醺歌濯缨。
岂同驰骛者,祇欲钓虚名。
九衢多雨后,庭下草痕新。
终拟持平手,来为折槛人。
印开桐荫午,吟久烛花春。
却恨无来客,分题寄所亲。
西亭问津处,白傅此曾游。
无复锦弦曲,空停估客舟。
抛江春浪静,传柝夜烽收。
最爱庐峰峭,相随过别州。
盎乏储空谩自豪,掬泉当酒味尤高。
卖文近觉马卿倦,脱赠今无范叔袍。
松下耕樵相尔汝,人间膏火自煎熬。
荆山山里山如壁,壁罅犹堪种碧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