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州开元寺

南朝谢朓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朝的谢朓城,位于东吴的最深远之处。
曾经的王朝如鸿雁般消逝,只留下古寺隐藏在烟雾缭绕的山谷中。
楼阁高达九十尺,回廊环绕着四百根柱子。
高低错落之间,清风拂过松桂树丛。
青苔映照着朱红色的楼阁,白鸟相互鸣叫。
溪水潺潺声入僧人的梦乡,月光洒在洁白的墙壁上。
日夜变换的景色尽收眼底,倚栏而望,古今人事如过客。
主人盛情挽留,邀请我品酒赏雨,观赏前山春意盎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老寺庙的幽深与静谧,通过对建筑、自然景观和历史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南朝谢朓城,东吴最深处。”开篇即设定了空间背景,南朝时期的谢朓城,位于东吴最为隐秘之地,营造出一股历史的沉淀与孤寂的氛围。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这里通过对“亡国”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时光流逝、往昔不复的感慨。古老的建筑物,如同历史的见证,静默地隐藏在烟雾之中。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诗人通过对寺庙结构的细节描写,强调了其宏伟与壮观,同时也映衬出一份超凡脱俗的情怀。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在这样的古建筑群落中,即便是自然风光,也显得格外生动。风轻拂过松桂之上,仿佛能够听见历史的低语。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苔藓覆盖着红色的楼阁,呈现出一种岁月沧桑之感。而白鸟在空中交织着和谐的鸣叫,与自然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溪水潺潺的 声音渗透进僧人的梦境,而柔和的月光则洒在白色的墙壁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诗人通过对景物的观赏,没有感到时间的流逝,只是在栏杆旁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情怀。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最终,诗人希望能在这片古迹中稍作停留,用一壶酒来陪伴自己,面对着春天的细雨,享受这一份难得的宁静与孤独。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题桐叶

去年桐落故溪上,把笔偶题归燕诗。

江楼今日送归燕,正是去年题叶时。

叶落燕归真可惜,东流玄发且无期。

笑筵歌席反惆怅,明月清风怆别离。

庄叟彭殇同在梦,陶潜身世两相遗。

一丸五色成虚语,石烂松薪更莫疑。

哆侈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

钱神任尔知无敌,酒圣于吾亦庶几。

江畔秋光蟾阁镜,槛前山翠茂陵眉。

樽香轻泛数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

休指宦游论巧拙,秪将愚直祷神祇。

三吴烟水平生念,宁向闲人道所之。

形式: 排律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

玉函怪牒锁灵篆,紫洞香风吹碧桃。

老翁四目牙爪利,掷火万里精神高。

霭霭祥云随步武,累累秋冢叹蓬蒿。

三山朝去应非久,姹女当窗绣羽袍。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赠沈学士张歌人

拖袖事当年,郎教唱客前。

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缲烟。

孤直縆云定,光明滴水圆。

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

吴苑春风起,河桥酒旆悬。

凭君更一醉,家在杜陵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赠宣州元处士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樽酒对不酌,默与玄相话。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