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孔林

两楹既梦奠,黯矣斯文光。

巍巍鲁城北,冠屦于焉藏。

墓木不可辨,合抱千万章。

知为门弟子,移植来四方。

惟昔治任日,相向哭且伤。

孰知千载下,儒者犹心丧。

愚生复何幸,瞻拜俄其旁。

我去有周末,蔼然觌温良。

如陪游与夏,执贽同升堂。

惓惓东引领,风愿今始偿。

峄山千仞高,泗水百里长。

何必四尺封,天壤俱存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吴宽所作的《入孔林》。诗中描绘了作者进入孔子陵园(孔林)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和追思。

首句“两楹既梦奠,黯矣斯文光”表达了孔子陵园的庄严与肃穆,暗示了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接着,“巍巍鲁城北,冠屦于焉藏”描绘了孔子陵园的地理位置,位于鲁城之北,象征着孔子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接下来的“墓木不可辨,合抱千万章”则通过描述孔子墓前的树木,表现了孔子思想的广博与深远,即使千年之后,仍能感受到其影响。

“知为门弟子,移植来四方”表明孔子的弟子遍布各地,传播了他的学说。接下来的“惟昔治任日,相向哭且伤”回忆了孔子去世时,他的弟子们悲伤的情景,体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而“孰知千载下,儒者犹心丧”则强调了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即便千年之后,儒者们仍然深深怀念他。

“愚生复何幸,瞻拜俄其旁”表达了作者作为后人,能够亲眼见到孔子陵园的幸运。接下来的“我去有周末,蔼然觌温良”则是对孔子人格魅力的赞美,即使在离开之时,也能感受到孔子的温和与善良。最后,“如陪游与夏,执贽同升堂”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孔子的弟子一样,得到孔子的教诲。而“惓惓东引领,风愿今始偿”则是对未能亲自跟随孔子学习的遗憾,以及现在终于有机会表达敬意的满足。

“峄山千仞高,泗水百里长”描绘了孔林周围的自然景观,进一步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氛围。“何必四尺封,天壤俱存亡”则是对孔子思想超越时空限制的感慨,认为孔子的思想如同山川大地一样,永恒存在,不会因为物质世界的变迁而消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孔子陵园的描绘和对孔子思想的追忆,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无限怀念。

收录诗词(271)

吴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后答邵文敬

急雨过荒园,似向城西去。

丰草覆清池,凉风起高树。

中怀适欣欣,入手得佳句。

累日苦炎蒸,翛然在何处。

形式: 古风

重九无菊

佳节喜载临,藉有杯中渌。

如何篱落间,独少数枝菊。

遥遥小南城,异品应满目。

野人不好事,移送何不速。

无酒人但醒,无菊人尤俗。

我与陶渊明,事事相反覆。

俗病惟自知,客醉解留宿。

渊明祗欲眠,往往客遭逐。

黄花有时衰,一赏已自足。

岁宴色青青,墙阴自修竹。

形式: 古风

夜坐

伐鼛一何促,击柝一何迟。

夜景坐来寂,流萤自参差。

片月不常照,浮云相蔽亏。

葛襟满凉气,伏暑无炎曦。

坐来欲敛席,微雨犹丝丝。

良夜岂不爱,耿耿如有思。

出处有道在,行止非人为。

惟应乞身后,终年守茅茨。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为盛舜臣题山水长卷

城西荡双桨,遥背伍胥门。

人家枕河住,渐喜历乡村。

豁然见平田,农夫荷锄去。

好风吹嫩苗,微雨洒高树。

苇间多放艇,柳下或扳罾。

锦布芰荷荡,沙明鸥鹭汀。

鱼梁接牛宫,沽酒新郭市。

迤逦到横塘,虹桥垂四趾。

乱山似遮路,旋转自长溪。

水入太湖北,云生光福西。

扣舷唱吴歌,有客中流过。

千载怀古心,悠然欲相和。

香径既云没,琴台亦成空。

山头明月上,仍照馆娃宫。

登高信徒劳,望远发深喟。

閒展图画看,旧游一何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