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老非隐者,乡里道义人。
缔交何绸缪,白首情益亲。
进退小或异,归于重其身。
逸老田北效,筑堂北溪上。
野拙彼二老,招迹日俱往。
幽泉弄清泠,平野得遐旷。
谓近隔城市,谓远非山林。
青岑落尊酒,白云贮衣襟。
岁月付清醉,志蕴还长吟。
颓俗可以敦,媮风为之重。
人生苦飘忽,事往真幻梦。
但闻三人墓,萧萧木已拱。
朅来抚陈迹,春衣吹我衣。
墙边见残萼,屋角悬斜晖。
雍琴感今昔,辽鹤惊是非。
世故无足言,徘徊坏墙下。
思人爱树木,况此岿然者。
子孙固无忘,又将告里社。
这首诗描绘了三位年高德劭的老人在乡里的生活与品德,以及他们对后人的影响。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道德风尚的推崇。
诗的开头描述了三位并非隐士的老者,他们是乡里的道德楷模,他们的友情深厚,即使到了老年,情感依然亲密。他们选择在田北效和北溪旁筑堂居住,远离尘嚣,亲近自然。两位老人的隐居生活,使得周围的环境显得既幽静又开阔,仿佛既贴近城市,又远离山林。他们以青翠的山岭为伴,以白云为衣,过着清闲自适的生活。岁月在清酒与长吟中流逝,他们的心志却愈发坚定。这种生活态度,对于世俗的浮躁和轻薄之风,起到了敦促和纠正的作用。
诗人感慨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虚幻,但通过回忆三位老者的墓地,感受到他们虽已离世,但精神永存。他来到这里,仿佛能感受到前人的气息,心中涌起对自然与道德的深深敬意。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老者后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铭记先辈的教诲,并向乡里传播这份美德。
整首诗通过对三位老者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以及对道德风尚的重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对高尚人格的颂扬,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不详
坚平宜荷明堂柱,方洁当函玉牒书。
且拂尘埃伴君坐,一枰相与寄清虚。
杳杳三韩国,煌煌二使星。
海神无横暴,天子有威灵。
阴阴佳木发城齐,襟袖迎风弄晚晖。
轩宇凭虚出半天,忽惊身寄碧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