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

塞外偷儿塞内兵,圣君宵旰望升平。

碧幢未作朝廷计,白梃犹驱妇女行。

可使禦戎无上策,只应忧国是虚声。

汉王第宅秦田土,今日将军已自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边疆有盗贼侵扰,国内军队应对战事,圣明君主日夜期盼天下太平。
尽管绿色旗帜未能带来和平计划,白色棍棒仍驱赶着妇女,局势严峻。
抵御外敌并非没有良策,但忧虑国家只是空谈。
汉王昔日的府邸和秦朝的土地,如今已成为将军显赫的荣光。

注释

偷儿:指侵扰边疆的盗贼。
宵旰:形容帝王勤于政事,昼夜操劳。
碧幢:绿色旗帜,古代常用于军事指挥。
白梃:白色棍棒,代指武力。
禦戎:防御敌人。
虚声:空洞的言论,没有实际效果。
汉王:历史上汉朝的君主,这里可能象征前朝。
秦田土:秦朝的土地,暗示历史更迭。
将军:此处指当前的军事领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国事的忧虑和对领袖的期盼。

"塞外偷儿塞内兵,圣君宵旰望升平。" 这两句从军事布防切入,表现了边疆战事紧张的局势,同时寄托了对君主早日带来太平盛世的殷切期盼。

"碧幢未作朝廷计,白梃犹驱妇女行。" 这两句则描写了一种战争中人民苦难的情景,通过“碧幢”和“白梃”的鲜明对比,突出了战争带来的动荡与不安。

"可使禦戎无上策,只应忧国是虚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战事的无奈,以及对那些空谈国家大计、却未能出真才实学之人的批评。

"汉王第宅秦田土,今日将军已自荣。" 最后两句则通过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与当前将领的比较,从而暗示了对当代将士能力的怀疑和不满。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蕴深长,以战争为背景,抒写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以及对于领导者的期待。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感旧

剑佩孙弘阁,戈鋋太尉营。

重言虚有位,孤立竟无成。

丘陇笳箫咽,池台岁月平。

此恩何以报,归处是柴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感别元帅尚父

玉函瑶检下台司,记得当时捧领时。

半壁龙蛇蟠造化,满筐山岳动神祇。

疲牛舐犊心犹切,阴鹤鸣雏力已衰。

稚子不才身抱疾,日窥贞迹泪双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感怀

石径松轩亦自由,谩随浮世逐飘流。

驽骀路结前程恨,蟋蟀床生半夜秋。

掩耳恶闻宫妾语,低颜须向路人羞。

虽教小事相催逼,未到青云拟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新安投所知

少年容易舍樵渔,曾辱明公荐子虚。

汉殿夜寒时不食,宋都风急命何疏。

云埋野艇吟归去,草没山田赋遂初。

长剑一寻歌一奏,此心争肯为鲈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