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存庵老师霞举楼席上口占

一去门墙三十秋,重瞻杖舄念悠悠。

依然孺子当年榻,更上元龙此日楼。

绪论难穷攻木秘,玄言已遂饮河求。

自怜行役随蓬转,明发仍牵去住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为金存庵老师在霞举楼宴席上的即兴之作。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师长的敬仰之情。

首联“一去门墙三十秋,重瞻杖舄念悠悠”,诗人回忆与金存庵老师分别已有三十年之久,再次见到老师的仪态,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这里的“杖舄”指的是老人所用的拐杖和鞋履,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老年的到来。

颔联“依然孺子当年榻,更上元龙此日楼”,诗人提到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躺在老师的榻上,而今却站在了更高的楼阁之上。这里运用了典故,将自己与古代的贤士相比,表达了对老师教导之恩的感激以及自己成长的自豪。

颈联“绪论难穷攻木秘,玄言已遂饮河求”,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学问追求的深沉思考。诗人认为,对于学问的探讨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攻木之秘难以穷尽,而对玄奥之言的追求也如同饮河一般,永远无法满足。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探索的执着精神。

尾联“自怜行役随蓬转,明发仍牵去住愁”,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如同漂泊的行者,随着生活的波折而不断变换,明天醒来仍会为离别与相聚的愁绪所牵绊。这一联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与师长相聚时光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师长的深厚情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学问追求的执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深情的作品。

收录诗词(406)

游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 字:太初
  •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 生卒年:1526—1599

相关古诗词

傅侍御约余同游雁山余留滞四明天台间遂爽其期比至山而侍御先登去两月余矣侍御登山为雨潦所苦乃余至之日晴空皦然奇峦怪石在云表者毫末尽睹不得与侍御同之赋此寄怀

几年梦寐雁山深,芒屩篮舆惬素心。

白日好从黄鹄举,天风时听紫鸾音。

欲追骢马惭驽后,见说神羊苦潦侵。

莫怪随车多雾雨,商家原用傅为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与卫淇竹郡守集江心寺(其一)

谁借龙宫五百年,瑰奇雄压海东偏。

巨鳌犹拥神山立,彩蜃长浮佛国鲜。

照水珠光双塔月,隔江鼎食万家烟。

一杯此日随仙侣,疑泛波心太乙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与卫淇竹郡守集江心寺(其二)

大江东去欲浮天,海屋参差枕碧涟。

四壁似曾经禹凿,中流独不受秦鞭。

奉使槎从云汉下,登楼人在阆风巅。

开尊正对沧波长,拟作长鲸吸百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与卫淇竹郡守集江心寺(其三)

海外空传有十洲,何如江上驻丹丘。

瑶池西去芝田近,碣石东倾砥柱留。

波浸楼台天上下,地随潮汐日沉浮。

神山不隔人间世,笑杀徐生弱水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