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诗(其十二)

止酒盟诸神,覆杯未几时。

有客苦相劝,持杯前致辞。

人生足烦恼,至乐实在兹。

欲饮恐渝盟,不饮客见疑。

我性本嗜饮,强止良自欺。

为客尽一醉,惟神其听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我向众神立下戒酒誓约,没过多久就打破了这个誓言。
有位客人苦苦劝我饮酒,他举杯上前发表言论。
人生充满了忧虑和困扰,真正的快乐其实就在此刻。
我想喝酒又怕违背誓言,不喝又怕客人怀疑我的决心。
我本性喜欢饮酒,勉强克制只是自我欺骗。
为了客人,我决定痛饮一次,但愿神明能理解我的心情。

注释

止酒:戒酒。
盟:誓言。
覆杯:打破誓言。
未几时:不久。
苦相劝:苦苦劝说。
持杯:举杯。
致辞:发言。
至乐:真正的快乐。
兹:这里。
渝盟:违背誓言。
疑:怀疑。
嗜饮:喜欢饮酒。
强止:勉强克制。
惟神:但愿神明。
听之: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滕岑的《和陶渊明饮酒诗(其十二)》,他以陶渊明的饮酒为主题进行创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矛盾心理和自我调适。首先,诗人决定停止饮酒,并向诸神立下誓言,但不久后,有朋友前来劝酒。诗人认识到人生的快乐并非全在酒中,饮酒可能违背先前的承诺,不饮则怕朋友误解自己的习惯。

诗人坦诚自己本性好饮,但为了遵守戒律,勉强克制,表示将为客人一醉,同时希望神明能理解他的选择。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饮酒的深思熟虑和个人道德的坚守,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与反思。

收录诗词(110)

滕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七~一二二四)。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 字:元秀
  • 籍贯: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

相关古诗词

和陶渊明饮酒诗(其七)

堂堂东坡公,文章万人英。

尝和饮酒诗,曲尽今古情。

平生不解饮,而独喜客倾。

仇池一仙去,九韶瘖不鸣。

不知几百年,斯人还复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陶渊明饮酒诗(其十五)

爱酒扬子云,家世一区宅。

校书登天禄,落拓聊寓迹。

彼视汉公卿,何啻相什百。

著书效周易,人笑玄尚白。

傥非桓谭辈,诋诮谁与惜。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和陶渊明饮酒诗(其二十)

是非俱幻影,妄别伪与真。

世界如空华,谩分浇与淳。

古人今何在,千载一梦新。

唐虞且空虚,岂复有隋秦。

况我此之身,天地一微尘。

区区欲徇世,用力嗟徒勤。

迩来稍自悟,遂与杯酌亲。

世味如嚼蜡,说酒犹生津。

朝醉忘盥颒,暮醉忘冠巾。

世人自我异,我岂异世人。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饮酒诗(其六)

古人不可见,滔滔天下是。

渊明舍之归,惜此三径毁。

樽中幸有酒,饮事付自尔。

我观饮酒诗,信矣质而绮。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