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李延平书院

绿槐夹青山,中有古书屋。

行舟剑水濆,弭棹叩芳躅。

长风薄衣巾,六月无三伏。

先生万古心,一旦付云谷。

通来四百年,民用如菽粟。

溪山发幽想,吾志尚鸿鹄。

下有清泠泉,一饮成三斛。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重的书院景象。首句“绿槐夹青山,中有古书屋”以绿树环绕、青山掩映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暗示了书院的古朴与深邃。接着,“行舟剑水濆,弭棹叩芳躅”通过舟行水面、停泊岸边的动作,以及对书院路径的探访,进一步展现了探索知识之旅的意境。

“长风薄衣巾,六月无三伏”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描述了书院内清风徐来、凉爽宜人的环境,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仿佛置身于清凉之中,体现了书院环境的舒适与宜人。同时,这也象征着知识的追求如同清风般自由、不受束缚。

“先生万古心,一旦付云谷”则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与传承,将书院视为先贤精神的寄托之地,强调了知识与智慧的永恒价值。这里的“云谷”可能象征着知识的海洋或先贤的精神世界,隐喻着知识的广阔与深远。

“通来四百年,民用如菽粟”表明书院自创立以来,历经四百年,其教育理念和知识传播影响深远,惠及四方,如同菽粟之于百姓,不可或缺。这反映了书院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溪山发幽想,吾志尚鸿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内心的高远志向,暗示了书院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心灵得以升华、追求更高理想之地。

最后,“下有清泠泉,一饮成三斛”以泉水为喻,象征着知识的滋养与力量,即使是一小口,也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收获与启发。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李延平书院的环境与历史,更表达了对知识、智慧及先贤精神的崇敬与传承。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石湖夜泊怀近夫思道二同志

移舟石湖路,敬访石湖水。

湖光上衣白,夜景正如洗。

疏星散明珠,淡月在湖底。

趋桥纳微风,沿浔搴芳芷。

美人不可作,吾道沧波耳。

岁晚谁与期,棠陵石川子。

形式: 古风

阳山与方思道同游书事

晨光淑初夏,野意招游踪。

策马阳山行,所亲远来从。

下马结桂枝,道穿白龙宫。

藉彼宫里草,乘彼桂下风。

渴饮丹井泉,泉甘思虑空。

希君遗人世,相将寻赤松。

形式: 古风

虎丘怀古

巀巀虎丘山,盘盘阖闾坟。

坟头阅古迹,剑池三千春。

蛟龙水中藏,白日嘘烟云。

图王事已空,万骨成灰尘。

湛卢南入楚,神物焉能驯。

不必卖薪女,王气已湮沦。

形式: 古风

冬日与顾九和殷近夫孙太初顾与成游太湖

漫漫五湖景,役役百年客。

霜容舍广墟,申椒不胜摘。

葭管复气候,岁序莽消息。

群山一何苍,远水一何白。

燕台既迢递,玄圃又悬隔。

终当吸沆瀣,去去结松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