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作小秦淮道古诗来索佚事答以五绝(其五)

时会堂前茶话遥,甘棠埭上长蓬蒿。

而今谁肯扬州死,禅智山光总寂寥。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象交织的画面。首句“时会堂前茶话遥”,仿佛在邀请读者穿越时空,来到一个古朴的场景中,感受往昔的茶话之乐,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遥远。接着,“甘棠埭上长蓬蒿”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喻了人事的更迭和繁华的消逝,蓬蒿的生长象征着曾经的繁华不再,留下一片荒凉。

后两句“而今谁肯扬州死,禅智山光总寂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扬州,历史上曾是繁华之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云烟。“谁肯扬州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同时也蕴含了一种无奈与感慨。最后一句“禅智山光总寂寥”,将目光转向自然,禅智山的景色虽依旧,但因无人欣赏而显得寂寥,寓意着即使自然美景依旧,但少了人的关注与情感的投射,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题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

道君皇帝摹捣练,力为张护开生面。

秋风远溯白帝城,奎章忽出宣和殿。

风流天子爱閒情,野杵村砧都不贱。

完颜国主亦俊人,宅相流传习未变。

明昌御宝何皇皇,瘦金题字犹完善。

吁嗟乎天水碧、太师青,均此捣练之声所酿成。

一絇之络四维倾,令我手披东绢不胜情。

形式: 古风

题张琳前辈万梅图

枝南枝北无美枝,想见下笔淋漓时。

花光醉倒王靖远,笔力俯视杨补之。

寒碧亭前风信动,龙城梦中美人思。

四明画史增遗佚,题诗为报邱郎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嶰谷旅集行庵见黄叶满庭偶然有作

我亦同黄落,何堪置此间。

天心酿风雪,客况阻河山。

瑟瑟瓦沟掩,萧萧庭院閒。

乱云封贮处,枨触感哀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小玲珑馆主人为予置裘赋谢

幸托春风里,原同挟纩多。

因之长缱绻,不觉久婆娑。

转眼消寒集,惊心卒岁歌。

故人能念我,日饮且无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