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莲/隔浦莲近拍.大石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形式: 词牌: 隔浦莲近拍

翻译

新竹摇动着它是枝叶,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园林的深幽处。去收取果香四溢的新鲜脆嫩的果实了,金黄色的果实下落,惊起飞鸟。浓厚的雾气,岸边的青草,池中的青蛙。池塘蛙声的喧闹,和夏季常见的骤雨连在一起,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水亭很小,浮萍破损的地方,门前帘花,屋檐檐影颠倒了过来。他也和古代许多士大夫文人一样,在仕途不得意时,总是想归故乡。他因屏上所画吴山而联想到故乡山水,不觉在“困卧”中梦游故乡。只有在梦游中才“梦里不知身是客。”可以获得梦幻中的暂时慰藉。但梦是虚幻的,一觉来,依然面对令人厌倦的现实。

注释

隔浦莲近拍:词牌名。
唐《白居易集》有《隔浦莲》曲,调名本此。
此调疑为周邦彦自度曲。
中山:山名。
县圃:县衙所属的园圃。
姑射亭:周邦彦为丽水县衙后圃的亭子所起的名字。
新篁:新竹。
翠葆:原指饰有翠鸟羽毛的车盖,这里比喻竹子的枝叶。
葆是盖子的意思。
脆果:新鲜脆嫩的果实。
金丸:原指金弹子。
浓霭:浓厚的雾气。
沼:小水池。
池之圆者为池,曲者为沼。
纶巾:亦称“诸葛巾”,是一种以丝巾带做成的头巾。
羽扇:以鸟羽做成扇子。
羽扇纶巾,是古代风流儒雅的士大夫的打扮。
苏轼《念奴娇》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
”屏里吴山:屏风上画的杭州山水。
吴山,杭州西湖东南的一座山,为西湖名胜之一。
这是化用温庭筠《春日》诗:“评上吴山远,楼中塑管悲。
”江表:古人通常把长江以南称为江表。这里指江宁(今南京)、溧水一带。

鉴赏

这首宋词描绘了一幅夏日清凉的画面。"新篁摇动翠葆"写出了新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披着翠绿的外衣,生机盎然。"曲径通深窈"则暗示了一条幽静的小路通往竹林深处,引人入胜。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描绘了夏日果实的鲜美和儿童的活泼,金黄的果实在枝头坠落,惊起栖息的鸟儿,增添了生动的动态感。"浓霭迷岸草",雾气弥漫,笼罩着岸边的草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

"蛙声闹"与"骤雨鸣池沼"则以蛙鸣和雨声交织,构成夏日午后或傍晚的自然交响乐,既有热闹又有宁静。"水亭小"点明了环境的雅致,"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进一步描绘了水边亭子的倒影,如梦如幻。

词人"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的形象,表现出他在清晨的清凉中沉睡,似乎在梦中游历江南山水。最后"屏里吴山梦自到"表达出梦境与现实的交融,醒来后仍感到身处江南之外,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田园风光的宁静与生动,以及词人内心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塞垣春.大石

暮色分平野。傍苇岸、征帆卸。

烟村极浦,树藏孤馆,秋景如画。

渐别离气味难禁也。更物象、供潇洒。

念多材浑衰减,一怀幽恨难写。

追念绮窗人,天然自、风韵娴雅。

竟夕起相思,谩嗟怨遥夜。

又还将、两袖珠泪,沈吟向寂寥寒灯下。

玉骨为多感,瘦来无一把。

形式: 词牌: 塞垣春

塞翁吟.大石

暗叶啼风雨,窗外晓色珑璁。散水麝,小池东。

乱一岸芙蓉。蕲州簟展双纹浪,轻帐翠缕如空。

梦念远别、泪痕重。淡铅脸斜红。忡忡。

嗟憔悴、新宽带结,羞艳冶、都销镜中。

有蜀纸、堪凭寄恨,等今夜、洒血书词,剪烛亲封。

菖蒲渐老,早晚成花,教见薰风。

形式: 词牌: 塞翁吟

意难忘.中吕美咏

衣染莺黄。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

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檐露滴,竹风凉。

拚剧饮淋浪。夜渐深,笼灯就月,子细端相。

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些个事,恼人肠。

试说与何妨。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形式: 词牌: 意难忘

感皇恩.大石标韵

露柳好风标,娇莺能语。独占春光最多处。

浅颦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洞房见说,云深无路。凭仗青鸾道情素。

酒空歌断,又被涛江催去。怎奈向、言不尽,愁无数。

形式: 词牌: 感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