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邓林所作,名为《儒士董宗器相闻曾未识面以诗来贶依韵答之》。诗中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却长期被埋没的士人形象,通过与月、桂子、春花等自然景象的互动,表达了对这位士人的深切同情与敬意。
首联“经济才名满士林,不知何事久湮沉”开篇即点出主人公的才华与名声在士林中广为人知,却为何长久地被埋没,引人深思。颔联“鹤传书去青冥阔,龙抱珠眠碧海深”运用了鹤与龙的典故,象征着主人公虽才华横溢,却如同鹤传书信于广阔的天空,或是龙怀抱明珠于深邃的大海,难以被人发现或赏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其境遇。
颈联“对月有怀扳桂子,看春无那惜花心”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他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朋友,仿佛想要攀折桂树的枝条寄予情谊;而在春天里,面对繁花似锦,他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惜别之情。这两句诗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情感的丰富。
尾联“神交久矣人难见,谩把吴歌和越吟”则表达了诗人对主人公的深刻理解与共鸣。虽然两人未曾谋面,但通过诗歌的交流,已经建立起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联系。诗人以吴歌和越吟回应,既是对对方诗歌的赞赏,也是对彼此之间深厚友谊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长期被埋没的士人的描绘,以及与自然景物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其才华与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