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因寺行宫前铜鹿行

古稀天子六省方,帐殿金扉照水黄。

当年故物独铜鹿,口衔芝菌望幸长。

与二仙禽列为四,旧存其一今亡矣。

玉狮盗去田蟛郎,承露金仙应堕泪。

眼见阳和八八春,铸始乾隆金几斤。

更溯景陵遗老尽,上方龙象空烟云。

摧牙落角苔花绿,乱领妖要应怒触。

时来被锦孤山阳,乱定淈泥湖水曲。

枯枝犹讶长生牌,苍鼠啼向空坛荄。

精蓝一炬守吏去,剩有残僧拾堕柴。

文澜阁圮颓梁在,书付秦灰谁续采。

睿思亲解尘角讹,文物当年盛渊海。

宫前老翁曝背言,今是乾隆几叶孙。

先皇不宝四白鹿,再拜溪毛荐水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时期的一段历史场景,以圣因寺行宫前的铜鹿为线索,展现了皇家的兴衰变迁。首句“古稀天子六省方”暗示了乾隆皇帝年事已高,统治区域广阔。铜鹿作为象征,曾见证过往的荣光,“当年故物独铜鹿,口衔芝菌望幸长”,寓言着对皇恩的期盼。

铜鹿列于仙禽之后,但“旧存其一今亡矣”,暗示了时代的更迭与物是人非。“玉狮盗去田蟛郎,承露金仙应堕泪”暗指珍宝流失,连神仙也为之哀伤。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自然景象,如“眼见阳和八八春”、“摧牙落角苔花绿”等,寓言历史的沧桑和宫殿的荒凉。

诗人感慨“文澜阁圮颓梁在”,曾经的文化瑰宝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无人问津。“书付秦灰谁续采”表达了对文献失传的忧虑。最后,老翁的讲述揭示了时间流转,乾隆子孙繁衍,而“先皇不宝四白鹿”的典故,寓意着对过去简朴生活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铜鹿为载体,通过历史细节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清朝乾隆时期的兴衰和文化变迁,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24)

袁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岳

何年涌地出巃嵷,散作浮青数点峰。

一气空濛走溟渤,双丸隐见宿长松。

谁探玉检千盘顶,试觅金仙九节筇。

云欲出溪还隐去,紫烟待叩灌坛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敬题朱竹垞毛西河两先生合像

康熙鸿儒传者几,卓荦二万毛胡朱。

词科布衣数己未,萧山秀水夹江居。

颇闻漆书讼今古,桁头佚字疑有无。

冤词差不敌疏证,经义一卷存圆柧。

初晴八十犹甚口,瓜皮竹杖同浮湖。

吴兴郑生阿堵笔,或腴而短颀而臞。

公寮从祀究应罢,郊配西向良非诬。

儒家得失每参半,谁其剖柝鹤与凫。

汪君手摹罗聘画,野服奇古形模殊。

东南之美两竹箭,元气寿与湖山俱。

形式: 古风

送施均父落第后之肃州从军(其一)

远树相迎意黯然,轻装短制别华筵。

欲探鸟鼠同巢野,定访崆峒问道山。

禄利何堪受鸱吓,高才莫漫遗鱼筌。

湟中战伐含飞动,幕下陈琳正待贤。

形式: 七言律诗

送施均父落第后之肃州从军(其二)

河西自古雄文物,漆简东京出杜林。

殊俗即看剺面化,经生要蓄济时心。

徙戎江统曾闳议,对策刘蕡暂陆沈。

好去晋公持节地,朝正重入五云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