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经鄱阳湖

众水之所汇,浩然成此湖。

清流通楚蜀,高浪拍匡庐。

润泽功须有,朝宗意不无。

烟云任遮障,日月共盈虚。

斗酒青莲醉,扁舟范蠡趋。

奔波吾老矣,怀古慨何如。

一矢歼陈虏,多方定禹谟。

康郎有遗庙,人极此中扶。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鄱阳湖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以磅礴的气势,将鄱阳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融为一体,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思。

首联“众水之所汇,浩然成此湖”,开篇即以大气磅礴之笔描绘了鄱阳湖的形成过程,众水汇聚,浩瀚无垠,展现出湖泊的雄伟壮观。接着,“清流通楚蜀,高浪拍匡庐”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鄱阳湖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特征,它不仅连接着楚蜀两地,还与庐山相映成趣,体现了鄱阳湖在地理上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润泽功须有,朝宗意不无”则表达了鄱阳湖对于周边地区的滋养作用以及其在文化上的深远影响,如同朝圣一般,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与文化的传承。“烟云任遮障,日月共盈虚”则以自然界的变幻莫测,象征着历史的起伏与文化的兴衰,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斗酒青莲醉,扁舟范蠡趋”引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通过斗酒与扁舟的意象,既展现了文人的洒脱与豪情,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的足迹与故事,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最后,“奔波吾老矣,怀古慨何如”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深深思考。

尾联“一矢歼陈虏,多方定禹谟”则转向历史事件的描述,通过“一矢”与“多方”的对比,展现了历史上的军事行动与政治决策,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与评价。

“康郎有遗庙,人极此中扶”则以康郎山为例,强调了历史遗迹对于后世的启示与支撑作用,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鄱阳湖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历史之重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389)

张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字:廷实
  • 号:东所
  • 籍贯:广东南海
  • 生卒年:1455—1514

相关古诗词

挽卑牧先生

南楚此人杰,初官来守滁。

救荒无饿莩,广蓄有储胥。

借寇恩仍许,思何事不虚。

剖符兵甲地,露冕雪霜途。

狱断空冤滞,衙居仅釜鱼。

便民甘受祸,为国直忘躯。

力可排高岳,襟还隘远湖。

陶园巾洒落,洛社鬓萧疏。

积德缘先世,传家见凤雏。

显扬期在此,元凯佐唐虞。

形式: 排律

秋日有感

满天风雨倦登楼,独引黄花酒一瓯。

壮岁妄希颜氏乐,衰龄深抱杞人忧。

风云空想千年会,山水聊为半日游。

手把一编谁领略,万松阴下坐科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小西湖咏竹

竟日忘言对此君,参差碧玉势淩云。

阴浓高盖周遭立,声动钧天断续闻。

绕屋云深藏凤迹,拂波风缓显龟文。

傲然一枕羲皇上,吹醒凉飙酒半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高凉郡判吴君遗鹤

宴乐亭台近落成,谁将一鹤伴孤生。

秋深月长青田影,日上风传碧落声。

对客舞时誇独步,穿松行处号双清。

高凉半剌平生契,知我元无玩物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