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御史应韶应天府丞

曾持绣斧事澄清,暂辍班行佐尹京。

总为希仁能镇物,况来唐介有先声。

万年宫阙瞻丰镐,六代江山入宰衡。

去去望之非久外,安排台鼎望功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文徵明所作,名为《送唐御史应韶应天府丞》。诗中以“曾持绣斧事澄清”开篇,描绘了主人公唐御史过往的清廉形象,接着“暂辍班行佐尹京”则点明其短暂离开朝廷,辅佐京城政务的经历。诗人通过“总为希仁能镇物,况来唐介有先声”两句,赞美了唐御史的德行与声望,暗示其行事公正,深受百姓爱戴。

接下来,“万年宫阙瞻丰镐,六代江山入宰衡”两句,运用历史典故,将唐御史的任职之地与古代盛世相联系,表达了对其治理能力的高度信任与期待。最后,“去去望之非久外,安排台鼎望功成”,诗人以期盼的语气,预祝唐御史在未来的任期内,能够大展宏图,成就一番伟业。

整首诗通过对唐御史个人品质和未来政绩的赞颂,既体现了对官员道德操守的重视,也蕴含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友人前程的深切关怀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明代士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胡承之少卿左迁潞州倅

一行诏下便遐征,太息天王本圣明。

此际亦知言可讳,使君自以去为荣。

浮云落日天涯恨,白鸟沧洲物外情。

去去江湖尘满目,不知何处望神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陈良会御史左迁合浦丞

谁兴濮议紊彝章,国是纷然失故常。

慷慨一言思悟主,艰难万里遂投荒。

君于职业真无负,我忝乡人与有光。

去去还珠亭下路,苏公千载有遗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二首(其一)

四十馀年仕阙廷,归来双鬓未全星。

一身用舍关天下,千载风流尚典刑。

启事从来誇水鉴,移文曾不愧山灵。

等閒颂德知何益,自有勋名照汗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送乔冢宰致仕还太原二首(其二)

四朝文物仰前修,一日功成遂乞休。

君子致身惟道在,野人思治愿公留。

狄门桃李叨知己,白下江山忆旧游。

莫谓白岩多乐事,希文常负庙廊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