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篇赠瞿敬夫

君本烟波一钓徒,载得全家入五湖。

耽诗每笑唐高士,致产能轻越大夫。

往来不向州城住,朝泊西岩夜东渚。

笔床茶灶何用将,篷底惟留钓鱼具。

第四桥头春水多,朝朝暮暮自经过。

绿蓑常带桃花雨,白桨频翻荇叶波。

春风秋月年年好,铜斗歌中鬓华老。

閒愁总在醉中消,乐事从教行处少。

但取鱼来不论迟,黄粱绿竹手亲炊。

饱时把钓醒时唱,世事于君定不知。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所作的《渔父篇赠瞿敬夫》,描绘了一位隐逸江湖的渔父形象。首句“君本烟波一钓徒”,点出主人公的身份,他原本就是一位在烟波江上垂钓的隐士。第二句“载得全家入五湖”则展现了渔父带着家人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远离尘世的纷扰。

诗中提到渔父耽爱诗歌,常常嘲笑唐代的高雅文人,暗示他对官场的鄙视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他选择不居住在州城,而是随船游荡,白天停泊西岩,夜晚泊于东渚,生活简单而逍遥。

“笔床茶灶何用将,篷底惟留钓鱼具”表达了渔父对物质需求的淡泊,他的生活所需仅限于基本的笔墨和煮茶器具,而最重要的还是那钓鱼的工具。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渔父在四季中的生活乐趣,春天在第四桥头欣赏春水,夏日披着绿蓑承受桃花雨,划桨时激起荇叶波纹。他感叹时光如流水,春风秋月的美好岁月里,自己却在铜斗歌声中老去。

“闲愁总在醉中消,乐事从教行处少”体现了渔父以酒消愁,享受当下,不追求过多的世俗快乐。最后两句“但取鱼来不论迟,黄粱绿竹手亲炊”,写他亲自烹饪捕获的鱼,满足于简朴的生活,对世事的纷扰毫不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渔父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理想生活的独特追求。

收录诗词(640)

徐贲(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行昆山怀陈惟寅山人

粼粼渡斜渚,宛宛漾晴川。

日入风逾驶,举棹屡洄沿。

荇花拆还敛,漪文断更联。

畔人归负耒,渔郎行扣舷。

烟峦各閟态,霞嶂独逞妍。

睇近固流迅,瞩远乃迟延。

羁怀欣暂息,离思怆仍缘。

安得偕吟侣,睹尔瑶华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过荷叶浦

粼粼水溶春,淡淡烟销午。

不见唱歌人,空来荷叶浦。

无处寄相思,停舟采芳杜。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题铜坞后山石

山行兴未穷,复登白云峤。

石上识曾游,墨花破孤峭。

邻僧尚未见,知有幽人到。

形式: 古风

燕余左司宅

初晴丽前楹,轻寒冱幽院。

酒气菊边闻,炉霏竹间见。

礼秩俱澹忘,情交自深眷。

嘉会在永期,閒欢足清宴。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