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汤正仲墨梅

閒庵笔底回三春,平生爱为梅写真。

只今龙钟已八十,双瞳挟电摇青旻。

芒鞋辙迹半天下,学语儿曹读君画。

孤根踞铁几经年,转作平梢月倒挂。

我家破屋同蜗牛,素壁悬来春复秋。

试携纤练觅天巧,门外观者何其稠。

真花著雪苔枝丑,君为描摸应添瘦。

朝开暮落春不留,岂若墨本堪不朽。

临风静玩意趣长,何当烂熳挥满床。

孤山老人醉中见,便欲信手赋暗香。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闲庵的笔下,春天仿佛回转了三次,他一生都热爱为梅花描绘真实的形象。
如今我已老态龙钟,八十岁高龄,眼神如电,望着青天摇曳。
足迹遍布天下,幼小的孩子们也诵读着你的画作。
那株孤独的梅树扎根于铁器多年,枝头转变成倒挂的月亮。
我家破旧的小屋如同蜗牛壳,墙上挂着你的画,四季更迭。
我试着带着细线寻找天工之妙,门外观看的人群多么拥挤。
真花覆盖着雪和苔藓,显得丑陋,但你描绘时会更加瘦削。
花朵朝开暮落,春天无法留住,哪比得上墨宝能永恒。
在风中静静欣赏,乐趣无穷,何时能让你的画作满室生辉。
孤山的老人在醉意中见到你的画,便想即兴赋诗赞美暗香。

注释

閒庵:闲适的小屋。
梅写真:为梅花作画。
龙钟:形容衰老。
青旻:青天。
芒鞋:草鞋。
儿曹:孩子们。
孤根:孤独的根部。
平梢:树枝平展。
破屋:破旧的房子。
蜗牛:比喻小而简陋。
纤练:细线,比喻精细技艺。
天巧:自然的巧妙。
稠:多。
真花:真实的花朵。
墨本:书画作品。
烂熳:色彩鲜艳,繁盛。
孤山老人:指诗人自己或与诗人相关的人物。

鉴赏

这首宋诗《题汤正仲墨梅》是宋代诗人陈耆卿的作品,通过对墨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梅花的喜爱之情。首句“閒庵笔底回三春”,赞美了画家汤正仲的技艺高超,仿佛能以画笔唤回春天的气息。接着,“平生爱为梅写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钟爱,以及对画家专注于描绘梅花的敬佩。

“只今龙钟已八十,双瞳挟电摇青旻”描绘了画家虽年事已高,但眼神依旧犀利,如同闪电划破青天,展现出其艺术生命力。接下来的诗句“芒鞋辙迹半天下,学语儿曹读君画”则形容画家足迹遍布天下,连孩童都能欣赏他的作品,显示出其艺术影响之广。

“孤根踞铁几经年,转作平梢月倒挂”形象地描述了墨梅坚韧不屈的形象,犹如铁骨支撑,枝条如月倒挂,富有动态美。诗人感慨自家简陋居所中的墨梅画作,如同春天与秋天交替,给生活带来无尽的美感。

“真花著雪苔枝丑,君为描摹应添瘦”将墨梅与实物对比,认为虽然真花在雪中显得粗陋,但画家的描绘却能增添其韵味,使之更加动人。诗人进一步强调墨梅画作的持久魅力,超越了自然界的短暂。

最后两句“临风静玩意趣长,何当烂熳挥满床”表达了诗人期待能在更多空间欣赏到画家的墨梅作品,想象着满床的墨梅画卷,仿佛能感受到孤山老人(林逋)醉酒时的灵感涌现,想要即兴赋诗赞颂墨梅的清香。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画家的技艺,也寓含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宋人对墨梅这一题材的独特审美。

收录诗词(46)

陈耆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其二)再赋

艳朵珍丛间舞衣。蹴球场外打红围。

小舆穿入花深处,且住簪花醉一卮。

秋欲尽,最怜伊。江梅未破菊离披。

情知不与韶华竞,回首西风怨阿谁。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鹧鸪天(其一)母侯置酒南教场赏芙蓉

莫惜花前泥酒壶。沙场千步锦平铺。

将军闲试临边手,按出吴宫小阵图。

清露里,晓霜馀。娇红淡白更怜渠。

人间落木萧萧下,独倚秋江画不如。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普惠院劝农

青麻幪幪近人长,小麦青青大麦黄。

令尹出郊闻好语,春来喜有半年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四十三年住此间,八十八岁尚红颜。

形式: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