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八景图(其六)潇湘夜雨

云气浮江天已夕,江树号风飞雨迫。

凄凉正则赋怀沙,疑与渔翁分半席。

一声暧乃隔中流,打篷淅霎添旅愁。

土膏动脉晓色媚,农将有事于西畴。

形式: 古风

翻译

傍晚时分,云雾弥漫在江面上空,江边的树木被风吹得摇曳,雨水急促地落下。
此刻的景象让人感到凄凉,仿佛屈原在《离骚》中所描绘的情境,我怀疑自己能和渔翁共享一半的避风之地。
一声温暖的呼唤从江中心传来,打破了寂静,敲打着船篷,增添了旅途的忧愁。
清晨的土壤饱含生机,晨光妩媚,农夫们即将开始在西边的田地里忙碌起来。

注释

云气:傍晚的云雾。
凄凉:悲凉、冷清。
赋怀沙:指《离骚》中的情感表达。
土膏:湿润肥沃的土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首句“云气浮江天已夕”设定了时间与空间环境,傍晚时分,云气在长江上空飘渺,给人一种日暮神伤之感。

紧接着,“江树号风飞雨迫”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江边的树木随着疾风摇曳,其间传来阵阵呼啸声响,而天空中似乎即将倾盆而下,营造出一种紧张且动荡的气氛。

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在“凄凉正则赋怀沙”一句中得以体现。这里的“怀沙”可能指的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手法,即将自己的忧愁和思绪寄托于自然物象之上。在这种环境下,诗人的心境是复杂且深沉的。

疑问与渔翁分半席,则是表现了诗人与那位可能在江边垂钓的老渔夫之间的情感交流,或许是在思索着某种共同的话题。这里通过“疑”字,传达出一种模糊不清且充满期待的情绪。

接下来的“一声暧乃隔中流”则是对声音与空间距离的精妙描写。那一声暧响(可能是船上的号角或者是诗人内心的声音)穿越了江水,分隔了两岸,让人感受到一种隔阂和遥远。

“打篷淅霎添旅愁”则是在形容雨声,如同敲击着竹帘一般,使得行者(旅人)的愁绪更添几分。这里通过“篷”和“淅霎”的字眼,生动地描绘出夜晚的雨声。

最后,“土膏动脉晓色媚,农将有事于西畴”则是对早晨景象的一种展望。土壤在清晨露水中变得湿润而有活力,似乎能感受到大地的脉动,而那柔和的曦光也给予了诗人一种美好的预兆。同时,这里还透露出诗人对农事的关注,那“西畴”的所指,或许是某个特定的田野或作业之地,隐含着诗人的关心与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霅城

爱向其中舣短篷,眼前景物总玲珑。

神仙窟宅垂杨里,图画溪山落照中。

甚是繁华输侠少,也须幽胜属衰翁。

世间风月无如此,卖鹤来谋地一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立虚舟

植杖踞磐石,邂逅跄踉师。

叩之何方来,偃息招鼋池。

杭芦访莼江,临流弄涟漪。

春老芳事歇,风前蒲差差。

人景与心会,聊以声吾伊。

作茗话今昔,几逢夜壑移。

达哉无住想,遥与蒙庄期。

名似囿于物,非庄所能知。

三语三不答,出门宾晴曦。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可山写梅

放出东风手段,写成江路枝梢。

君复无声句法,要与广平解嘲。

形式: 六言诗 押[肴]韵

石湖

千古湖山人物,百年翰墨文章。

寂寞梅花开处,一尊自酹寒香。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