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其一)

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

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

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

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西岩上的钟声悠长,僧人起床在苍翠的林间。
打开殿门,泼洒着寒水,夜晚诵经时点燃了晚香。
竹林中的云雾渐渐消散,杉木间月光依然明亮。
我不会再回到这里,乘船离去,夕阳映照在水面。

注释

西岩:指西边的山岩。
磬:寺庙中敲击的乐器,这里代指钟声。
僧起:僧人起身。
树苍苍:形容树木茂盛,颜色深绿。
开殿:打开庙宇的大门。
洒寒水:泼洒清凉的水。
诵经:和尚念经。
晚香:夜晚供奉的香火。
杉露月:杉树下的月光。
犹光:仍然明亮。
无复:不再。
重来:再次来访。
归舟:回家的船只。
凌夕阳:在夕阳下航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山中寺庙的宁静生活场景。"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开篇即以壮观的西岩和茂密的树木作为背景,设置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氛围。"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则展现了僧人清晨在寺庙中进行宗教仪式的情景,水和香气营造出一种纯净与神圣的感觉。

诗人的笔触细腻,他通过"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来描绘晚上寺院中的意境。竹林随风轻摇,云雾逐渐消散,而杉树上的露水在月光下闪烁,这些都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和深情表达。

最后两句"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则流露出诗人对即将离别这个宁静所在的不舍与怀念。船只随着日落而去,诗人的心中充满了离别之苦和对这片山水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自然景观以及个人情感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禅意。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其二)

春寻采药翁,归路宿禅宫。

云起客眠处,月残僧定中。

藤花深洞水,槲叶满山风。

清境不能住,朝朝惭远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将度故城湖阻风夜泊永阳戍

行尽青溪日已蹉,云容山影水嵯峨。

楼前归客怨清梦,楼上美人凝夜歌。

独树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使帆凌白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二首(其一)

草堂近西郭,遥对敬亭开。

枕腻海云起,簟凉山雨来。

高歌怀地肺,远赋忆天台。

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二首(其二)

西岩有高兴,路僻几人知。

松荫花开晚,山寒酒熟迟。

游从随野鹤,休息遇灵龟。

长见邻翁说,容华似旧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