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和于氏诸子秋词(其十九)》,作者是明代诗人王彦泓。虽然题目中包含了一定的上下文信息,但提供的诗句“所思迢递隔三湘,为绣长幡供法王”似乎并未直接来自这首诗,而是单独的一句。如果这是从《和于氏诸子秋词》中截取的,那么它可能描绘的是对远方思念之情以及对佛教法事的虔诚,通过绣制长幡来供养佛法中的法王形象。
"所思迢递隔三湘",这里的“迢递”形容思绪遥远,“三湘”泛指湖南地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而“为绣长幡供法王”则暗示了诗人可能在参与或怀念一种宗教活动,通过绣制长幡来表达对佛法的敬仰和对法王的供奉。
整体来看,这句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信仰的执着和对远方亲友的挂念。然而,若要完整鉴赏这首诗,还需要更多的上下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