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赵东野时以帅檄抚定赣叛(其一)

东野山人有晋风,归来三径自栽松。

锦囊句好闲中趣,铅鼎丹成静处功。

无事杖藜随野鹤,有时隐几看晴峰。

长江近日风波恶,莫向深渊下钓筒。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东野山人的隐士形象,他居住在自然之中,与世隔绝,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诗中提到的“东野山人”显然是一位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隐逸之士。他“有晋风”,即继承了晋代文人那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风骨。

“归来三径自栽松”,描述了东野山人归隐后,在自己的居所周围种植松树的情景。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质,这里不仅表现了东野山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体现了他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锦囊句好闲中趣,铅鼎丹成静处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东野山人在闲暇时光中的生活情趣。他可能在锦囊中收藏着自己创作的诗句,享受着诗歌带来的乐趣;同时,他或许还通过炼丹来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这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象征着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无事杖藜随野鹤,有时隐几看晴峰”,这两句则展现了东野山人日常生活的悠闲与自在。他手持拐杖,随性地漫步于山林之间,与野生的鹤为伴,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偶尔,他会坐在窗前,凝视远处的山峰,内心充满宁静与满足。

最后,“长江近日风波恶,莫向深渊下钓筒”,这两句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环境的担忧。长江近来风浪较大,暗示着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劝告人们不要轻易冒险,尤其是那些可能带来危险的行为,如深入险境钓鱼,暗喻不要轻率行事,应保持谨慎和安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野山人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56)

姚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敬庵。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理宗绍定元年(1228)为吉州判官。六年,以平寇功,擢守赣州。因忤帅臣,贬衡阳。嘉熙元年(1237)始离贬所。景定五年(1264)掌教黄岩县学。镛工诗词,有《雪篷集》一卷,《绝妙好词笺》传于世

  • 字:希声
  • 号:雪篷
  • 籍贯:剡溪(今浙江嵊县)
  • 生卒年:1191~?

相关古诗词

寄赵东野时以帅檄抚定赣叛(其二)

清晨闲上郁孤台,鼓咽谯楼角更哀。

病叶满山难独扫,狂花一树为谁开。

泉枯石井狮空吼,雨暗荒池凤不来。

欲向江东问仙老,海风吹浪驾舟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赣士谒前赣侯杨东山

凝香句满空同石,静向东山卧白云。

夫子自能明易学,众人谁解识玄文。

空江短棹浮诗卷,别岸飞花扑练裙。

到得带园春已过,煮茶应共竹间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题东山赠何青霞诗后

青霞道士来相见,手阅东山诗一卷。

句里明知山水心,笔端照见烟霞面。

昨宵梦上寥阳殿,仙官敕作青霞传。

传成不及卷中诗,罚读灵歌三百遍。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午兴

心闲日日理黄庭,四体和柔胜药灵。

独步小轩无一事,老槐阴里鹤梳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