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次韵赠答洪觉范五首》中的第二首。在诗中,诗人以一种幽默而深沉的口吻,探讨了人生与戏剧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岂为弥天盖世”,开篇便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在世间声名显赫、成就非凡之人的疑问。这里的“弥天盖世”形容的是极高的声誉和无上的荣耀,诗人似乎在质疑,这些辉煌是否真的代表了一切,还是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光华?
“却来作戏逢场”,则将这种疑问进一步深化,暗示那些所谓的“弥天盖世”之人,或许只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着角色,逢场作戏。这句诗不仅揭示了人们在社会角色扮演中的本质,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种种表演和面具现象的讽刺。
接下来的两句“可是因人尔尔,要非皆我堂堂”,则从两个角度进一步展开思考。前一句“可是因人尔尔”是对上文的回应,强调了个体行为往往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即“因人”而为。后一句“要非皆我堂堂”则转而强调了个人内在的尊严和独立性,即“皆我堂堂”。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个体自由意志与社会影响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弥天盖世”与“作戏逢场”的探讨,以及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社会角色以及自我认同的独到见解。它既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又体现了对人性深处的关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