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老叟行

道逢老叟行且泣,背项罹伤血沾腋。

全家骨肉散风烟,眼暗肠枯少筋力。

自言生长太平多,州县不到无徵科。

老去常促邻里会,醉来还唱古时歌。

粤从东南兵乱起,乡井流离经一纪。

不似今年乱较长,九十日来窜荆杞。

赣兵自沮北军强,大船如山攒白樯。

水南东岸十馀里,列开七府屯兵场。

七府兵来掳生口,一旗入山万夫走。

跳溪越堑剧猿猱,猎草搜林到鸡狗。

最后招安尤可怜,中道要夺何纷然。

攘牵牛羊掠囊襆,杀戮老丑俘少年。

我从出山被抄掳,一室俄分两三部。

大男山中草缚行,幼女城边马驮去。

孙男呼母妇哭夫,风惊雨散何须臾。

分飞忽作异枝鸟,离逝还同别水鱼。

男健胜犊女如玉,全换新衣与装束。

湖南转卖得金多,主人无金不能赎。

近闻州尹收遗民,毒疠死者无晡晨。

独行三日迷所向,不见当时乡里人。

茫茫荒草江南路,归已无家死无所。

山背时时夜捉人,城中又报新招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战乱中遭遇不幸的老者形象。诗的开头,老翁在路上哭泣,背部受伤,血染衣襟,家庭破碎,亲人四散,他自身也形容憔悴,筋疲力尽。他曾生活在太平时期,没有州县征税的烦恼,晚年时常聚会饮酒,怀念过去的时光。

然而,自从东南发生战乱,家乡动荡不安,已经过去十多年。今年的战事尤为长久,长达九十日,老翁被迫逃难至荆杞之地。军队的残酷掠夺令人震惊,连招安的过程都充满了混乱和暴力,百姓遭受了极大的伤害。

老翁自己也被抓走,家人被迫分离,孩子被强行带走,甚至被当作奴隶贩卖。他的悲惨经历如同鸟兽离散,亲人之间的情谊和对家乡的眷恋都变得遥不可及。尽管女儿被卖得了一些钱财,但主人无钱赎回,更显其命运凄凉。

诗中提到,最近听说州尹收容了一些流离失所的人,但许多人因疾病而早逝,老翁自己也在迷失中找不到熟悉的乡亲。他走在荒凉的江南路上,无家可归,生死未卜。最后,山贼仍在夜间抓捕行人,城中又有新户口的招募,揭示了战乱带来的持续动荡和人间疾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老翁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明朝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出自东门

出自东门,言越广阡。飒彼惊风,郁其飞烟。

锵金铁兮昼鸣,市无人兮草芊芊。

后有摩牙鼓吻之虎狼,前有冲波百折之奔川。

上茫茫兮不能附乌鸢之飞骞,下渊渊兮惧蛟龙之纠缠。

累然踧踖不可以径度,况有白刃挥霍交其前。

龙头兮溅溅,佛原兮绵联。

雨冥冥兮雷阗阗,羌独后济此兮嗟苍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牛熙百猿图歌

石崖盘空截飞岚,万木丛薄秋风酣。

野猿呼群出山南,什什伍伍旁交参。

黑毛黄毳长毵毵,白面碧眼很以耽。

联拳踯躅睨且含,接足照影垂虚潭。

去君相逐聚若谈,背侧俯仰意各贪。

或行或据或引探,抱者六七悬者三。

攀枝挟蔓缘松楠,危不畏险乃所湛。

蜀门峡阴云水涵,啼霜叫月客不甘。

三声已觉生忧惔,如此三百宁能堪。

嗟哉牛熙笔如锬,苦心貌此何精覃。

瑶池飘忽空八骖,君子所化乃不惭。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题汤子敏松石山房歌

苍苍云松,磊磊白石,层冈盘盘二水隔,君从何年此卜宅。

茆茨窈窕通柴关,屋前正对宣华山。

苍苔满地人迹绝,但见群木紫翠交其间。

禾川西来抱山脚,主簿潭空日光薄。

石面青烟薜带垂,叶间晴雪松花落。

采山钓水皆清风,胡为汨没尘埃中。

看君有子如玉树,觉我憔悴成衰翁。

愁来颇亦耽幽趣,安得携家就君住。

忆在花阴把卷时,黄鹂啼满青楸树。

江鱼秋肥山果红,有酒莫放金尊空。

人生适意在深隐,富贵时来安所蒙。

形式: 古风

石火篇为萧樵葬母作

石火与草露,人命恒若斯。

昨朝言笑坐高堂,奄忽敛衽閟灵輀。

哀歌出中野,浮云惨且驰。

邻里来引绋,亲戚各衔悲。

念此柩中人,生存孝其姑。

生儿九岁父不顾,此母鞠之劳且劬。

禄养乃弗逮,寿不登百年。

仓皇兵戈中,子能负土营坟阡。

送者莫叹息,自古运尽归黄泉,惟有令德名永传。

孟母岂不死,世人至今诵其贤。

寄言后来者,视此石火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