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羽所作的《答方以常雨霁见寄》。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方以常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首句“余方卧闲馆,子亦辞公门”,诗人自述正悠闲地躺在闲适的馆舍中,友人方以常则辞去了繁忙的公职。接着“岂惟名迹同,中有素心存”两句,表达了两人不仅在名声和事迹上有相似之处,更在于他们内心深处的纯洁和真挚。
“昨莫枉高驾,飘飖寒雨繁”描述了友人来访的场景,尽管天气寒冷且下着大雨,但友人的到来并未因此而减少。接下来“觞酌未云洽,烟郭遽成昏”两句,写出了宴饮虽未尽兴,但夜色已深,烟雾笼罩的城郭显得格外昏暗。
“乖旷积经宿,已复长忧烦”表明了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孤独和忧虑。随后“晨兴束方翰,知子憩幽园”两句,诗人清晨起床,准备出发,他知道友人正在幽静的园林中休息。
“庭阴绿始遍,时夏鸟无喧”描绘了园林中绿意盎然、鸟鸣和谐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感物心独悟,思与静者论”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希望与同样追求宁静的人分享这份体验。
最后,“被时想清景,欲往阻修辕”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友人前往清幽之地的愿望,却因路途遥远而未能如愿。“申章酬佳贶,寂寞已忘言”则是诗人通过回信表达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感激之情,即便是在沉默中,也已超越了言语所能表达的范畴。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切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