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离离嵓下菊,无主混蓬茅。
路断秋光隔,山明水影交。
荒丛鸣蟋蟀,寒叶挂蟏蛸。
拟访陶庐饮,柴扉何处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野菊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画面。诗人以“离离嵓下菊,无主混蓬茅”开篇,将野菊置于荒野之中,与蓬蒿混杂,展现出其生长环境的荒凉与野性之美。接着,“路断秋光隔,山明水影交”两句,通过描绘断路与秋光的阻隔,以及山色明亮与水影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荒丛鸣蟋蟀,寒叶挂蟏蛸”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氛围,蟋蟀的鸣叫和蜘蛛的悬挂,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季节的特征。最后,“拟访陶庐饮,柴扉何处敲”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访隐居之所,与古人对话的愿望,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野菊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不详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步屧方坛上,行吟避草芽。
帘声风拂燕,池影柳蹲鸦。
天入濛濛雨,春归淡淡花。
游春心未老,墙外度香车。
天边认遥电,云际尚残阳。
雨脚夜深白,涛头晓霁黄。
沙边明雁影,林下见山光。
拟尽登高兴,秋怀祇自伤。
何人聊幻巧,袖里出毫端。
道眼无二见,齐心废六官。
烦君无耳听,寓我非指弹。
攦却伯牙手,秋风万籁寒。
夜宿新安驿,平明雪塞溪。
马头迷旧路,虎迹印新泥。
冰冻寒流狭,天衔远路低。
人稀山店远,茅屋只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