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泣

天泣一何哀,鸣声如转磨。

无云乃作雨,凄凄泪交堕。

悲此下土民,斩刈遭殃祸。

仁圣不降生,天地日多过。

我生抱忠诚,与天素相左。

俯仰愧怍多,死生无一可。

茫茫饥溺怀,泪下悲坎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天泣》,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天空哭泣的情景,通过“天泣”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

首句“天泣一何哀”,直接点出主题,用“天泣”这一形象化的表达,将自然界的雨滴比作天空的眼泪,营造了一种悲伤、哀愁的氛围。接下来,“鸣声如转磨”进一步描绘了雨声的哀怨,仿佛是天空在诉说着内心的痛苦。接着,“无云乃作雨,凄凄泪交堕”两句,不仅描述了雨的突然降临,更强调了这种雨的凄凉性质,如同天空在无声地哭泣。

随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人间,以“悲此下土民,斩刈遭殃祸”表达了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这里的“下土民”指的是生活在底层的百姓,他们遭受着各种不幸和灾难。“仁圣不降生,天地日多过”则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政治腐败的批判,认为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人间的苦难不断。

最后,“我生抱忠诚,与天素相左。俯仰愧怍多,死生无一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自认坚守忠诚,却发现自己与天道背离,面对人间的苦难,感到深深的愧疚和无奈,甚至对生死都感到迷茫和不可预测。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茫茫饥溺怀,泪下悲坎坷”则是对广大民众生活困境的直接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悲痛的抒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天泣”的意象,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谁谓

谁谓苍天高,我行曲其躬。

履霜惟葛屦,薾电无青骢。

遑遑尘壒间,慷慨谁相容。

吁嗟尔君子,揽我如芙蓉。

持华赠子充,持叶赠狂童。

形式: 古风

邓氏丈寿辞

方今斗牛墟,老人星实见。

其下多寿耇,皤皤复耆彦。

我公生番禺,实乃天所眷。

弧南一老人,光芒射赤县。

乾坤归火主,汝当师保荐。

口授壁间书,宫中赐银绢。

太和作口实,自养幸毋变。

膏粱岂朵颐,饮食人皆贱。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拟古

人生无百年,命在呼吸间。

长风飘落叶,一去不复还。

人鬼互相送,阴阳不少閒。

天地岂不仁,人物自相残。

吁嗟世道丧,吾生日已艰。

寥寥含道腴,所润惟容颜。

甘肥久已绝,蔬食馀一箪。

回也日闭户,禹稷同心肝。

形式: 古风

留别槎山诸子

絺绤含凄风,葛屦濡寒霜。

我行一何窭,歧路复亡羊。

白驹在幽谷,行行悲迷阳。

吾子陈瑾瑜,为我禦不祥。

日月居东南,沐浴成文章。

予技非雕虫,为天补衮裳。

彤管何光辉,贻君殊未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