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送神辞(其二)送神

旱既太甚神是吁兮,一勺之水为甘霔兮。

伊神正直歆诚愫兮,三日为霖弥旬注兮。

我稼既兴舟在步兮,微我两公余曷愬兮。

击鼓其镗山之下兮,桂酒椒浆饯神去兮。

功成惠孚去不顾兮,携幼扶鲐民塞路兮。

卒相有年多黍稌兮,泽惠无忘永终古兮。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中的送神仪式,充满了浓厚的民俗色彩和宗教氛围。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干旱严重时,人们向神灵祈求雨水的场景,以及神灵应允后带来的甘霖,使得庄稼得以生长,百姓生活得到改善。

首句“旱既太甚神是吁兮”,开篇即点明了干旱的严重程度,人们向神灵发出呼求。接着,“一勺之水为甘霔兮”形象地描绘了雨水对于干旱地区的重要性,哪怕是一点点雨水也如同甘露般珍贵。随后,“伊神正直歆诚愫兮,三日为霖弥旬注兮”表达了神灵对真诚祈祷的回应,连续下了三天的雨,滋润了大地。

“我稼既兴舟在步兮,微我两公余曷愬兮”描述了雨水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庄稼因此而得以生长,如果没有这两公(可能指两位重要人物)的帮助,人们将无法诉说自己的困境。接下来,“击鼓其镗山之下兮,桂酒椒浆饯神去兮”描绘了人们在山下击鼓欢送神灵离去的场景,用桂酒和椒浆作为祭品,表达对神灵的感激之情。

最后,“功成惠孚去不顾兮,携幼扶鲐民塞路兮”表现了神灵离去时,百姓们不舍的心情,他们带着孩子和老人,沿着道路一直送行,直到看不见神灵的身影。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依赖,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寻求庇护的心理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所蕴含的文化与情感。

收录诗词(401)

李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胡抚干再雪诗每句寓再字仍用汝阴诗禁(其二)

力减沙头酒,情添汉浦神。

有歧俱可可,无鬓不新新。

淮蔡层城夜,元和二月春。

遥瞻双阙贺,难预合班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三雪诗用前韵寓三字(其二)

巴峡疑无路,蓬山似有神。

极涵天地混,光助日星新。

开拓大千界,铺张九十春。

闭门经几日,饥杀咽螬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五雪诗用前韵寓五字(其二)

眼看山城老,心经木有神。

燕台六月旧,粤岭一冬新。

色映康衢色,花沾綵服春。

瑞多休更辑,禹甸有穷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五更至城下

身闲最怕俗间忙,夜短仍妨睡思长。

戍柝传更催曲枕,领舆将梦踏黄塘。

湿云裹月江天白,小雨蒸春草树香。

却到城门听画角,倚空楼堞正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