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申江秋晚

几行疏柳带残蝉。江秋况暮天。晴何曾醉雨难眠。

愁来憎月圆。晨花外,夕炉边。兀兀坐耽禅。

离情无着又缠绵。高楼闻暗弦。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申江(上海一带)秋日傍晚的景色和词人的内心感受。"几行疏柳带残蝉",寥寥几株柳树在秋风中摇曳,伴随着稀疏的蝉鸣,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江秋况暮天"进一步强调了傍晚时分,江面与天空交织的苍茫景象。

"晴何曾醉雨难眠",词人感叹即使晴朗的日子也无法驱散内心的愁绪,连绵的雨也无法让他入眠,暗示了他内心的困扰和失眠。"愁来憎月圆",月圆之夜更增添了词人的愁绪,月光下的孤独感更为强烈。

接下来的"晨花外,夕炉边",描述了词人独自度过时光的场景,无论是清晨赏花还是夜晚守炉,都未能排解他的离愁。"兀兀坐耽禅",他试图通过打坐参禅来平静心情,但离别的愁绪仍然萦绕不去。

最后,"离情无着又缠绵。高楼闻暗弦",词人的情感无法寄托,只能在高楼之上听到隐约的琴声,这琴声似乎加重了他的离别之苦,使得愁绪更加深沉而绵长。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面对秋夜景色时的孤寂与愁绪,以及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175)

何振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

  • 号:心与
  • 籍贯: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 生卒年:1867~1952

相关古诗词

玉梅令.江楼秋夜

楼心孤照。月挂松颠小。疏棂掩、不眠吟悄。

叹入秋意味,浑不似前年,耽诗滞酒,暗伤怀抱。

凉天客簟,休怜夜好。荒鸡又、数啼难晓。

恁思多人瘦,辛苦盼相逢,却不道、玉颜衰老。

形式:

祝英台近.申江春夜闻雨

翠帘垂,香篆尽,残夜自闻雨。

梦冷丝簧,旧鬓减如许。

簟波乍著微凉,了无人近,恰斜对、一花娟楚。

还忆取。西风吹冷云鬟,疏星临雁渚。

却喜枯荷,留响同清苦。

直饶滴滴声声,阶前枕上,把旧恨、倩伊细诉。

形式:

霜天晓角.读《饮水词》

相爱如身。相怜始是真。

两两牵肠镌骨,算古也、不多人。愿心互亲。

莫求人绝尘。只恐炉香窗月,些少分、是前因。

形式: 押[真]韵

清平乐.内子生日却寄

香瓯浣笔。为赋君生日。愁思连天归未得。

昨梦灯窗通夕。娇儿拜母咿哑。新衫髻子盘鸦。

为想薰香深坐,胆瓶新供莲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