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回温留寓郡城不得遂归田之愿述怀有作

西风落叶送清秋,力疾凭栏寄远愁。

政慕陶潜归栗里,翻为王粲客荆州。

山峰近郭东西起,江水通潮日夜流。

景物年年只依旧,独怜华发鬓边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象时的复杂心情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西风落叶送清秋”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象征着人生的变迁,西风和落叶是秋天特有的景象,它们的出现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变化。

“力疾凭栏寄远愁”一句,透露出诗人身体不适却依然坚持登高远眺的情态,表达了内心的忧愁与思念。这里的“远愁”不仅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可能包含了对理想生活或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政慕陶潜归栗里,翻为王粲客荆州”运用了典故,将自己比作东晋时期的隐士陶潜和三国时期的诗人王粲。陶潜向往田园生活,最终归隐于栗里;而王粲则因战乱而成为荆州的客居者。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既羡慕陶潜能够实现归隐的愿望,又感叹自己如同王粲般被迫在外漂泊,无法实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山峰近郭东西起,江水通潮日夜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山峰与江水构成了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流转。山峰的起落与江水的日夜奔流,既是自然界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景物年年只依旧,独怜华发鬓边稠”总结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每年的景色似乎都与往年相同,但岁月不待人,诗人的白发却日益增多,这不仅是对个人老去的哀叹,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25)

陈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不满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 字:子上
  • 号:不系舟渔者
  • 籍贯:元温州平阳
  • 生卒年:1315—1367

相关古诗词

题花竹翎毛(其一)

棠梨三月吐花齐,布谷飞来树上啼。

想见小园微雨过,春光都在石栏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题蟹

昔年作客到淮阳,饱食霜鳌一尺长。

几度淮西橙子熟,樽前空对菊花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子昂画

风动秋山日已晡,旧时林苑尽荒芜。

王孙去国犹无恙,解写江南烟树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棘上双禽

幽禽并立羽毛齐,日落风寒棘树低。

拟待洛阳春色好,牡丹枝上伴莺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