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托俞宜黄访求危太朴集并属蒋萧二同年及长城吴博士

昔年宋学士,尝称太朴文。

独力撑颓宇,清响薄高云。

余少略见之,讽诵每忻忻。

淡然玄酒味,曾不涉世芬。

如欲复大雅,斯人真可群。

苟非知音赏,宋公安肯云?

嗟乎轻薄子,狂吠方狺狺。

惜哉简帙亡,家簏少所蕴。

徒为尝一脔,盈鼎未有分。

四贤宦游地,博达多前闻。

为我一咨访,庶以慰拳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归有光的诗,表达了对宋学士推崇的危太朴文才的敬仰和对其作品失传的惋惜。诗人回忆起宋学士曾高度评价危太朴的文章,称赞其独特风格能支撑衰微的文风,其文字清雅如同高云间的清响。归有光年轻时有幸略读其作品,深感欣喜,认为危太朴的文章淡泊而深沉,不染世俗的浮华。

诗人感叹若想恢复文学的高雅格调,危太朴这样的人才实属难得。他质疑若非真正知音,危太朴的才华可能不会被如此赞美。接着,他对社会上轻视学问、无知者妄加评论的现象表示遗憾,惋惜危太朴的作品未能得到妥善保存,家中仅有的藏书也寥寥无几。

诗人期待好友俞宜黄能帮他访求到危太朴的遗集,并借此机会咨询蒋萧二同年以及长城吴博士,希望能借此满足自己对这位才子的敬仰之情和对学问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对古代学者的敬仰和对学术传承的重视跃然纸上。

收录诗词(120)

归有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字:熙甫
  • 籍贯:江苏昆山
  • 生卒年:1506~1571

相关古诗词

郑家口夜泊次俞宜黄韵因怀昔年计偕诸公

飞沙竟日少光辉,浪急风高月色微。

为忆含桃催物候,尚淹行李未春归。

吴歌独自弹长铗,楚制堪怜著短衣。

来往常经郑家口,当时同伴共来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淮阴舟中晚坐写怀二十四韵

清浦轻风渡,赤日微云遮。

昨问圯桥履,今即下邳街。

淮酒市醽醁,楚音杂琵琶。

二麦吐新穗,百草敷繁葩。

纷披盈广陌,离蕤被平沙。

寂寂坐向晚,悠悠思转加。

先皇昔在宥,世道尚亨嘉。

朝廷制作盛,公卿议礼哗。

庶僚或登庸,诸生多起家。

蹇拙遭时废,荏苒谢年华。

不得寄一命,空惭读五车。

迨乎鸿羽渐,几将龙驭遐。

暂有青云望,奈何白发髿。

黾勉小县吏,奔走大府衙。

循己常黯黯,看人方呀呀。

何地栖鸾凤,并处混龙蛇。

世途行益畏,吾生固有涯。

万事已如此,一官岂足赊。

行矣归去来,莫使微各污。

平泉记草木,寝丘任菑畬。

补亡缀狸首,考古注君牙。

期以馀日月,方将㩜云霞。

自是性所适,良非为世誇。

苟无愧尼父,或可俟侯芭。

形式: 古风

赠星人胡竹轩

竹轩晓星晷,解剥究玄理。

试以厮养卒,一一见出处。

予欲老江干,因君忽奋起。

戒涂上帝京,老骥思千里。

吾岂富贵徒,此意共谁语。

君来访我时,冰雪蹑穿履。

风吹漆纱巾,使我常念汝。

形式: 古风

碛砂寺

望见石柱立,知是招提址。

莲宇已燹荡,土墙何迤逦。

淡淡远天色,梅花带寒雨。

溪回竹树交,风吹鸟雀起。

日暮湖波深,苍茫白云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