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拟古九首(其四)

我昔年少时,高视隘八荒。

惟思涉险道,谁能戒垂堂。

南辕与北轨,所历何杳茫。

一旦十年后,尽化争战场。

岂无英雄士,几人归北邙。

抚此重长叹,壮志失轩昂。

敛退就衡宇,蹙蹙守一方。

往事且弃置,身在亦奚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仿照陶渊明风格所作的第九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他曾经胸怀壮志,欲跨越艰难险阻,不畏困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意识到人生道路并非如最初想象般顺畅,曾经的理想之地如今变成了纷争的战场,英雄人物也未能幸免于世,纷纷埋骨北邙。

诗人感叹世事变迁,昔日的雄心壮志已不再昂扬,他选择收敛锋芒,回归平凡生活,在一隅之地默默坚守。他决定抛开过去的荣辱,即使身处其中,也不再为过去的事情而悲伤,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戴良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五)

圭玷犹足磨,甑堕不可完。

素行有一失,诚负头上冠。

孔门诸弟子,贤者是曾颜。

超然季孟中,穷达了不关。

我尝慕其人,相从叩两端。

形影忽不及,咄咄指空弹。

取琴置膝上,以之操孤鸾。

寸心固云苦,中有千岁寒。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其六)

天运相寻绎,世道亦如兹。

王孙泣路旁,宁似开元时。

所以古达人,是心无磷缁。

弁髦视轩冕,草泽去不疑。

西方有一士,与世亦久辞。

介然守穷独,富贵非所思。

岂不瘁且艰,道胜心靡欺。

恨无史氏笔,为君振耀之。

谁是知音者,请试弦吾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其七)

劝君勿沉忧,沉忧损天和。

尊中有美酒,胡不饮且歌。

我观此身世,变幻一何多。

无相亦无坏,信若空中花。

戚戚以终老,君今其奈何。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其八)

故国日已久,朝暮但神游。

谁谓相去远,夙昔隘九州。

此计一云失,坐见岁月流。

岁月未足惜,恐遂忘首丘。

在昔七人者,抱节去衰周。

不遇鲁中叟,履迹将安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