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泰叔

一身已与世相违,宁假虚名竹帛垂。

老去读书聊自遣,病多饮药倚支持。

长因斜日增离恨,却有秋风慰所思。

屡辱高吟不即报,使来多值欲眠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的作品《和李泰叔》,通过诗人的自我反省和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一位饱经沧桑、内心孤寂的老者形象。

首联“一身已与世相违,宁假虚名竹帛垂”,诗人表达了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态度,认为在历史的记载中留下虚名并非他的追求,流露出对名利的淡泊。

颔联“老去读书聊自遣,病多饮药倚支持”,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通过读书来打发时光,依靠药物维持健康,透露出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无奈。

颈联“长因斜日增离恨,却有秋风慰所思”,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夕阳西下,勾起无尽的离愁别绪;而秋风的吹拂,似乎在安慰着内心的思念,形成一种矛盾而又微妙的情感体验。

尾联“屡辱高吟不即报,使来多值欲眠时”,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朋友来访的复杂心情。面对友人的高雅吟诵,他未能及时回应,而当使者到来时,往往又正值他想要休息的时刻,这种情境既体现了诗人性格中的内敛与谦逊,也暗示了他生活的宁静与淡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以及在孤独与思念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深刻主题。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清顺

世事咄咄非余知,常爱天籁林中吹。

子云老来亦嗜酒,秦女屡典钗头螭。

不忮不求自得趣,不知梅萼生南枝。

昨日偶寻北山去,清旷正直穷冬时。

道人相恼更题诗,信道匡鼎解人颐。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龙居观泉

泉声泠泠山间落,山下有田朝夕作。

东泾西渎久已涸,夜来暴雨溪声恶。

我欲浮舟到西郭,山前滩濑石凿凿。

坐看横流出林薄,欲行未行翻不乐。

朝市权利方相搏,民声愁叹入沟壑。

不如曲几安寂寞,我享赵子清都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赠清道

少年好书老弥笃,牙签锦囊数百轴。

江左墨妙世不瞩,有唐诸公粗可录。

诸公草法无可称,中叶始有张颠名。

张颠下笔有神会,其妙不似点画成。

后来沙门有藏真,措意潇洒尤更精。

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

本朝苏公名弟兄,汝南蒲阳亦有声。

比来诸公已老死,其馀卑俗类可憎。

我昔乘兴游都城,列子示我新素屏。

始知无择得此道,长沙道人今复生。

归来穷巷掩柴荆,惠然相访得忘形。

赠我数行岂无意,势如九河注沧溟。

中间龙蜃降没升,欢伏不暇独可惊。

自欲何能谢言情,欲赠金玉还愧轻。

慇勤之揖喜不胜,使我驱雾老眼明。

形式: 古风

赠觉师

我昔乘兴游荆溪,数访道人溪水西。

道人飘然舍我去,有如白云谢污泥。

我来云间亦未久,惠然相顾携枯藜。

时人莫将老相识,解空第一须菩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