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门白鹤道院

三面耸奇峰,缺处危楼补。

窗对石门开,墙连岫色古。

涧水流不息,洗净山无土。

阶前一片云,散作四山雨。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石门白鹤道院为背景,展现了自然与建筑和谐共存的美妙景象。

首句“三面耸奇峰”,开篇即以雄伟的山峰吸引读者的视线,暗示了道院所处环境的壮丽。接着,“缺处危楼补”巧妙地将道院融入这壮丽的山景之中,危楼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增添了一份人文气息。

“窗对石门开,墙连岫色古”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道院的布局与环境。窗户正对着石门,不仅方便出入,也使得室内与室外的景色融为一体;墙壁与周围的山峦相连,更显古老而深邃的气息。

“涧水流不息,洗净山无土”则通过动态的水流与静态的山体对比,表现了水的清洁力量,不仅洗去了山上的尘土,也净化了人心。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暗示了心灵的洗涤与净化。

最后,“阶前一片云,散作四山雨”以云的聚集与分散,预示着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云散成雨,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道院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收录诗词(9)

侯凤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尚友堂

精舍五湖边,堂前耸绝壁。

徐步随涧曲,一洞杳然黑。

阴气森逼人,前岁雪犹积。

侧身穿峡罅,岚重无日色。

路穷渐有光,洞口乳峰塞。

落叶寂无声,足音响山石。

登高瞰波光,何处渔舟笛。

形式: 古风

澹宁馆

高阁何清幽,湖光在檐角。

萧萧叶响阶,俯视千尺竹。

闲云出湖边,一半抱山足。

碎石落空树,树包石为腹。

时闻落子声,巉峰作棋局。

长啸临碧空,斜阳去何速。

形式: 古风

题惠山文昌宫

凿翠开灵宫,低墙补山缺。

下有流泉深,澹然静而洁。

入山不见山,探奇在一室。

高阁忽登临,槛外峰崒屼。

丛桂生石间,根与石为一。

境寂无人声,遥望云一抹。

怅然忆先人,手痕在石碣。

形式: 古风

太湖遇风

水势何浩浩,大风起震泽。

涛涌欲断岸,湍急碎日色。

连山束两旁,横波不能溢。

万古荡其崖,土尽见山骨。

回思发棹初,湖面波光碧。

归舟未移时,涛头已千尺。

心自轻江潭,身已苦反侧。

归来卧匡床,犹似风湍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