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所作的《游金山》。诗中描绘了诗人游历金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襆被归来万事轻,此行得得为登临”,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携带着简单的行囊归来,内心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这不仅是对物质负担的卸下,更是心灵上的解脱。诗人特意前来登山,不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自我超越。
颔联“苍崖斗绝山浮玉,碧瓦鳞差地布金”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苍翠的山崖峭壁直插云霄,仿佛是镶嵌在天边的白玉;而山脚下的建筑,碧瓦层层叠叠,如同金色的鳞片铺展大地,展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比喻,生动展现了金山的雄伟与华美。
颈联“千里江淮穷远目,十年尘土愧初心”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千里之遥的江淮之地,尽收眼底,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十年间,经历了无数风尘仆仆的日子,如今回望初心,不禁感到一丝愧疚与遗憾。这里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也有对自我追求与实现之间差距的自省。
尾联“何人为击中流楫,北望神州泪满襟”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想象着有人在江心击楫,向着北方的神州大地望去,泪水不禁溢满衣襟。这一场景充满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与悲愤。在个人与国家、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极致,表达了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热切期盼与深情寄托。
整首诗以游历金山为背景,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深邃的思想。从个人的轻松与解脱,到对历史、自然和国家的深刻感悟,再到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挣扎,诗人的思绪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触及了人性与社会的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