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更作天随求枸杞,试从子美觅黄精。
但知一饱轻方丈,不为秋毫要眼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病中仍不忘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情怀。其中,“更作天随求枸杞,试从子美觅黄精”两句,通过对药物的寻求,展现了诗人对于健康的渴望以及对朋友子美(可能是时之彦)的思念。枸杞和黄精都是传统中医中常用来强身健体的药材,这里象征着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但知一饱轻方丈,不为秋毫要眼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病中对于饮食和视力的感受。这里的“一饱”,指的是吃饱饭,后面的“轻方丈”则是说即使只是一点点的进食也能让身体感到轻松,强调了病中的体验。而“不为秋毫要眼明”则意味着诗人并不追求过于敏锐的视力,这里可能隐含着一种超脱物外、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对于友情和健康的珍视,以及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不详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薄命何须问大来,时时废卷秖孤咍。
故园松竹空荒径,可胜渊明一赋催。
水畔山前蹭蹬身,三年鱼鸟许为邻。
临当解组槐阴下,更看酴醾一夜春。
按书使者过萧閒,但恐韦编有蠹干。
岂识郝公藏万卷,平生检校费心官。
自洗苔肤一尺寒,乌菟那复此蹒跚。
不妨为我照毛发,正可与人鉴肺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