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阆州二首(其二)

少陵曾赋阆州诗,苦说城南天下稀。

铃閤讼閒帘半卷,胡床客好麈频挥。

著鞭尚及春耕劝,促诏应随晓仗归。

他日遗簪犹在念,端容杖策扣黄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杜甫曾为阆州写下诗篇,极力描绘城南的罕见美景。
法庭空闲时,官署半掩着门帘,座上客人悠闲地挥动麈尾交谈。
他还鼓励人们抓紧春天农耕,期待清晨的命令随着仪仗归来。
将来回忆起那些遗失的簪子,他仍会怀念那时端庄的姿态,拄杖轻扣官府大门。

注释

少陵:指杜甫,因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有'杜工部'之称,'少陵野老'也是他的别号。
赋:写作,创作。
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四川南部。
苦说:极力描述,强调。
铃閤:官署中的铃声和门楼,代指官府。
帘半卷:形容官署内较为闲适的气氛。
胡床: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
麈:古人用作拂尘或扇子的麈尾。
著鞭:比喻催促或激励。
春耕:春季的农业生产。
促诏:紧急的命令或诏书。
晓仗:早晨的仪仗队。
遗簪:古代女子的饰品,象征失去的权势或地位。
杖策:手杖,这里指代年迈或身份。
黄扉:古代皇宫或官府的大门,黄色象征尊贵。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和对友人行程的关切与祝愿的诗。诗中的意象丰富,笔触细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

"铃閂讼閂帘半卷,胡床客好麈频挥。"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行军图景,通过铃阙、帷幕的设置和胡床上频繁挥洒的酒水,生动地展现了军中宴饮之乐,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远方战事的无奈与苦涩。

"著鞭尚及春耕劝,促诏应随晓仗归。" 这两句则表达了对朋友早日平安归来的殷切期盼和加快行程的关注。鞭策象征着出发的急迫,而春耕则是时间的紧迫,表现了作者对朋友安全返回的担忧。

"他日遗簪犹在念,端容杖策扣黄扉。" 这两句通过遗留的簪子和门扉前的徘徊,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不舍,反映了离别后的孤寂与思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

收录诗词(653)

李流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李阆州二首(其一)

耳熟才名四十年,忧民忧国两华颠。

不妨铜竹仍三剖,要是金门竟九迁。

连岁炉锤专造化,诸生岐路托飞骞。

馀丹乞与閒鸡犬,亦许身随绛阙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杨道父二首(其二)

遂决乘桴计,初无判袂愁。

清樽聊把手,弱缆已开头。

懿戚今元老,乡邦子俊流。

等閒垂一臂,谈笑上瀛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杨道父二首(其一)

骨清殊矫矫,气老自沉沉。

门户托君重,江湖入梦深。

功名须少壮,岁月惜侵寻。

万里相随去,庭闱一寸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查总卿三首(其三)

腊雪千江浪,春风万里船。

相依身健在,远送意茫然。

公近此三接,吾惊失一天。

相君如辱问,愿报已归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