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

不见堂上亲,空树堂下草。

夏来风雨繁,离披数丛老。

日暮欲忘忧,搴芳转伤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萱草》,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通过“萱草”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忧愁。

首句“不见堂上亲,空树堂下草”,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诗人无法在堂上见到亲人,只能看到堂下的树木长满了荒草。这既是对现实境遇的描述,也是对失去亲人的哀悼。树木与草的对比,暗示了生命的消逝与自然的永恒,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痛。

接着,“夏来风雨繁,离披数丛老”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萧瑟与时间的无情。夏日的风雨频繁来袭,使得原本茂盛的萱草变得零落不堪,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日暮欲忘忧,搴芳转伤抱”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在黄昏时分,诗人试图通过采摘鲜花来排遣心中的忧愁,但反而更加触动了内心的伤感。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在寻求解脱的同时,却难以摆脱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综上所述,《萱草》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失去亲人的哀思以及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萱草作为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也成为了一种象征,寓意着对亲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萱草

幽华独殿众芳红,临砌亭亭发几丛。

乱叶离披经宿雨,纤茎窈窕擢薰风。

佳人作佩频朝采,倦蝶寻香几处通。

最爱看来忧尽解,不须更酿酒多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馈萱邃?太宰侑以一诗

雨后宜男色更深,采来新自玉堂阴。

紫葵红药标题遍,可忍黄花独苦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蜀葵

羞学红妆媚晚霞,祗将忠赤报天家。

纵教雨黑天阴夜,不是南枝不放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百合

少陵晚崎岖,托命在黄独。

天随自寂寞,疗饥惟杞菊。

古来沦放人,馀馨被草木。

我客汉东城,邻曲见未熟。

不应恼鹅鸭,更忍累口腹。

过从首三张,伯仲肩二陆。

赪肤分子姜,云茁馈萌竹。

冥搜到百合,真使当重肉。

软温甚蹲鸱,莹净岂鸿鹄。

食之傥有助,盖昔先所服。

诗肠贮微润,茗碗争馀馥。

果堪止泪无,欲从望乡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