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寄外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刘荫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活场景的勾勒,展现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与关怀。
首句“我娱亲老手调羹”,诗人以自己为视角,描述了在家中为年迈的父母准备食物的情景,体现了孝顺之情。“君向书田莫懒耕”则转向对远方亲人的期望,希望他们也能勤勉耕读,寓含了对知识与勤劳的重视。
“素志原非望温饱”,表明了诗人及家人朴实无华的生活追求,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富足。“男儿分合立功名”则表达了对男性成员在社会中有所作为的期待,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积极进取精神。
“转怜切责牛衣话,翻少柔肠鸿案情”,这两句通过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父母严厉教诲的感激与理解,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家庭温馨情感的怀念。其中,“牛衣话”比喻艰苦岁月里的对话,“鸿案情”则指夫妻间深厚的感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复杂情感。
最后,“旅馆有谁来共语,朝朝应忆听鸡鸣”,诗人身处异乡,孤独地回忆起家乡的日常,特别是清晨听鸡鸣的情景,表达了对家的深深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也有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展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