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厚弟示和诗复课十首(其三)

野处经时懒入关,放教野蔓向窗蟠。

岂无求仲住邻曲,仅有惠连来梦间。

架上书聊揩老眼,墓前誓已白慈颜。

山灵未可相嘲戏,犹胜周颙去不还。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长久以来我疏于进城,任由野生藤蔓爬满窗棂。
并非没有求贤若渴的心,只是像惠连那样来访的人,仅在梦中出现。
书架上的书籍让我擦拭老眼,墓前的誓言已使我面容苍白。
山中的精灵不可随意嘲笑,这总比周颙一去不返要好些。

注释

野处:野外。
经时:长时间。
懒入关:懒得进城。
放教:任凭。
野蔓:野生藤蔓。
岂无:难道没有。
求仲:寻求贤才。
住邻曲:住在附近。
仅有:只有。
惠连:古代诗人谢惠连。
架上书:书架上的书籍。
聊揩:姑且擦拭。
老眼:老花眼。
墓前誓:墓前的誓言。
白慈颜:使面容显得苍白。
山灵:山中的精灵。
相嘲戏:嘲笑戏弄。
犹胜:还好过。
周颙:古代诗人周颙。
去不还:离开不再回来。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田园生活情趣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山林、远离尘世喧嚣的向往。开篇“野处经时懒入关”即展现出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希望长久居住在自然界的愿望。而“放教野蔓向窗蟠”,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似乎连野草都能感受到他的教诲,向着窗棂攀爬。

紧接着,“岂无求仲住邻曲”表明诗人并非完全孤独,他渴望有知音相伴,而“仅有惠连来梦间”则透露了这种愿望目前只能在梦中得到满足。这里的“惠连”可能是指某位朋友或知己,但因为空间距离,现实中的相聚只剩下梦境里的偶遇。

诗歌后半段“架上书聊揩老眼”描绘了诗人在山林间的生活状态,他用书籍来消磨时光,即使是老眼也要强迫自己去阅读。同时,“墓前誓已白慈颜”则让人联想到诗人可能立下某种誓言,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终结,而“慈颜”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

最后两句“山灵未可相嘲戏,犹胜周颙去不还”中,“山灵”可能是指诗人心中的某种精神寄托或自然界的神秘力量,而“未可相嘲戏”则表明这种精神力量是不可轻视的。在最后一句里,与历史上的周颙进行比较,诗人似乎在强调自己选择归隐山林的决心比周颙更为坚定和不悔。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向往。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居厚弟示和诗复课十首(其二)

古书时务了无关,却悔胸中万卷蟠。

尚可追陪鸥鸟社,安能生死蠹鱼间。

毁言自叹今销骨,戆草谁怜昔犯颜。

圣主恩深臣命薄,黄冠结裹季真还。

形式: 七言律诗

居厚弟示和诗复课十首(其一)

家事从今勿更关,山深林密且栖蟠。

白眉君秀闺门内,秃鬓余惭季孟间。

厚族肯分南舍阮,亢宗何减北州颜。

西山幸有薇堪采,免被人驱去复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昌谷

王孙乘颢气,九万里空洞。

春风吹玉唾,点点成綵凤。

不惟仆命骚,直恐无雅颂。

暮归阿㜷嗔,奴辈锦囊重。

形式: 古风

明皇幸蜀图(其一)

狼烟起幽蓟,鸟道幸岷峨。

穆满尚八骏,隆基惟一骡。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