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将明月作边愁,玉兔毫成是素秋。
缚取山中毛氏族,盛行文教寝旄头。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明月”和“玉兔”这两个意象,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谁将明月作边愁"一句,诗人将月亮比喻为引发离愁的媒介,暗示了远方的战事或游子的思乡情绪。"玉兔毫成是素秋"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清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怀念。
接下来,诗人运用神话传说,提到“缚取山中毛氏族”,这里的“毛氏族”可能象征着山中的隐逸之士,也可能暗指月亮中的兔子,即玉兔。诗人说要将这些隐逸者束缚起来,可能是表达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希望结束战乱,让文化教育得以兴盛。
最后,“盛行文教寝旄头”一句,矛头指向战争的象征——旄头(古代军旗),诗人期盼通过普及文化教育来替代武力,使社会回归和平,文教昌盛。整首诗寓言巧妙,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对边疆安定的渴望。
不详
离离漠漠总牢愁,仰面书空一幅秋。
比似羲皇元未画,何须小楷作蝇头。
寒宜絮帽蒙头坐,暑称松风洒顶凉。
虮虱更无依附处,方知清野策为长。
四十年前不畏老,酒豪踏雪买梅花。
如今七十愁年尽,远客匆匆梦到家。
衰病难禁月色寒,何人更倚雪中栏。
少年妙事今浑忘,折得梅花小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