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得萧年兄西京大捷之札志喜》由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表达了对西京大捷的喜悦与庆祝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战争胜利后的豪迈与期待。
首句“微臣忽报复西京”,以“微臣”自称,体现了诗人作为臣子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参与感。一个“忽”字,表现出消息传来时的突然与惊喜。“复报”则暗示了之前已有战事发生,而此次捷报更为显著。通过“西京”这一地点,不仅指明了战场所在,也隐含着对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的重视。
“举手良深舞蹈情”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得知捷报后内心的激动与喜悦,通过“举手”和“舞蹈”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释放与表达。这里不仅有对胜利的庆祝,也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接下来,“万国戎师今四集,九天威福正中兴”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次胜利的意义。一方面,指出多国军队的集结,显示了胜利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九天威福”象征着上天的庇佑与国家的强盛,而“正中兴”则表达了对国家复兴与繁荣的期待。
“蔡城再见鹅鸣捷,淝水重闻鹤唳惊”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蔡城和淝水分别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地点,鹅鸣和鹤唳在这里被赋予了胜利的象征意义,再次强调了胜利的辉煌与荣耀。
最后,“早晚贤王应授首,长驱还拟扫龙庭”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诗人相信,随着贤王的擒获,国家将能彻底清除敌患,实现长久的和平与稳定。这里的“扫龙庭”既是对敌人的彻底征服,也是对国家统一与安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京大捷的庆祝与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强盛、民族团结以及和平稳定的美好愿望。语言流畅,情感饱满,历史与现实交织,富有感染力。